第A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13日 星期三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常吃太饱的危害
比你想象的还要大

人总是很容易吃多,有时候因为口味,有时候因为压力,有时候因为习惯。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不知不觉吃太饱”的经历?经常吃太多,到底会让身体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就来详细说说。

吃太饱,会让身体超负荷运载

吃下去太多东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胃被撑大,而不得不占据腹腔内更多的空间,很可能会挤压其他内脏,引发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间接的影响是,吃下太多东西,身体多个消化器官都不得不超负荷运载。

首先是胃,被撑大不说,还得分泌大量的胃液来消化食物。被撑大的胃,加上过多的胃液,很可能影响到食管下端的开关,从而导致胃酸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也就是常说的“烧心”。

其次是胰腺和肝脏,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消化酶和胆汁来促进这些食物的消化。

最后是肠道,不仅要分泌更多的消化液来消化食物,还不得不去吸收过量的营养。肠道菌群也得加大工作量去消化食物。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吃了过多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之后,会增加悲伤、紧张和烦恼的情绪。这些变化通通都可能会影响到睡眠。有些食物在餐后还会提升体温,同样会干扰睡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长期吃太饱对身体影响大

长期吃太饱对身体的影响真的很大。经常吃得太饱,除了短期的痛苦和不适,更严重的是身体的长期负担,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

引发肥胖增加健康风险 长期吃太饱,意味着长期摄入过量的营养,很可能引发肥胖。而肥胖是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超重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体重超重的人群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增加。

心血管疾病。肥胖也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如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肝。腰围每增加1 厘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机率会有增加的风险。

认知功能。肥胖可以通过增加体内炎症、损害血管内皮功能等机制,使得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更快。

陷入“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中 长期吃太饱,会扰乱人体对食欲的调节,导致人陷入到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中。

暴饮暴食免不了高脂肪、高盐或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多巴胺等让人感觉快乐的激素,久而久之,这会使得大脑将这些愉悦感与某些食物联系起来,最终鼓励你为了快乐而不是为了饥饿而吃。

如何才能管住嘴不要吃太多?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吃太多了呢?这里建议大家吃“八分饱”。这个状态下,已经差不多饱了,能支撑到下一餐,但也不会觉得胃胀,如果停止进食或拿走食物,也不会觉得难舍难分。

这些小建议

可以让你科学饮食

了解最可能引发自己吃太多的几类食物 减少接触,或找到可替代的食物,这里要注意不是完全不接触。比如总是吃大量的冰淇淋,突然立下“以后再也不吃冰淇淋”的誓言基本也不太可能实现,还容易让你产生一种被剥夺爱好的感觉,更容易陷入暴饮暴食。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水分的食物 这类食物更容易产生饱腹感,这样吃其他食物的机会自然而然就少了。

细嚼慢咽 通过细嚼慢咽,可以多给大脑一点时间,让它能第一时间知道“你已经饱了”。

记录自己每餐的食物和情绪变化 通过“食物日记”的方式,可以做到自我监控,也有利于发现暴饮暴食的触发食物或者触发因素,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法。

尽量按时吃饭 按时吃饭,保持良好的用餐习惯,能避免太饿导致的暴饮暴食,帮助你更好地控制饮食。

找到其他解压方式 尽量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并且找到其他可以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方法,比如听音乐、和人聊天等等,避免情绪性暴饮暴食。但如果暴饮暴食比较严重,或产生了食物成瘾,建议尽快向专业机构求助。

记者 乐骁立

通讯员 洪阳 王元卓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