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北京海淀区,北大清华的所在地。与其说那儿是学子们无比向往的地界,不如说是家长们心心念念的圣地。小说中的王大莲、苏雅纹,还有“我”——庄博益都在此买了学区房,如愿以偿地将家中“宝贝疙瘩”送进了海淀“牛小”,让其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可接下来,各种烦心事频频发生,搞得家长焦虑,孩子无措。 《逍遥仙儿》中的几个家庭,皆具典型性。比如苏雅纹和她的儿子“斯坦利”。母亲是高知白领,冷静、理性、严谨,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有着寸步不让的韧劲和百折不回的强悍。当课外补习班关闭后,她一眼看中王大莲家宽敞的室内空间,然后纤痕不露又行云流水地在那里组建了小型课外培训班。她有计划有盘算有筹谋,还有一种稳妥笃定的智商优越感。她培养出来的儿子,在外人看来,也确实优秀。可谁能想到,这个“别人家的小孩”患上了“躁郁症”,苏雅纹便成了众矢之的。苏雅纹由此反省起了自己一直以来尽心竭力为孩子创造最优学习条件的思路,究竟哪里出了差错。 王大莲,小说里另一个被作者成功塑造的母亲形象。王大莲本是普通人物,后来由于老房拆迁,一夜致富,不仅搬进了海淀区最高档的别墅,两个孩子也用钱开路,送进了“牛小”。而她自己呢,浑身上下,名牌闪耀,一副暴发户的浅薄形象。不过真正让王大莲“出彩”的还是她在家长会上,因不明白老师说的“弦乐”是什么而追根究底的滑稽场景,这让全班家长都见识了王大莲有多么浅陋无知。王大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令其他家长惊骇:她会劈头盖脸地打孩子,以致把牙齿都打落了。但你能说王大莲不爱两个儿子吗? “我”是全书的叙述者,故事里女孩“芽芽”的父亲,一个能拍些小片子的导演,一个妈妈堆里的显眼男士,偶尔充当苏雅纹和王大莲关系的“润滑油”。不过,“我”所有的言行说到底也都是为了女儿能受良好教育。当王大莲家开办补习班时,“我很积极”;当苏雅纹和王大莲忙碌时,“我”代为照看几个孩子;当王大莲因开补习班,被有关部门彻查时,“我”热心解困。“我”内心很多回肠九转的小意图颇值得读者推敲。 《逍遥仙儿》是一部现实主义佳作,用小说的文学样式显现了当下教育现状中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教育环境、成长环境?以及,我们希望孩子具备怎样的心境,拥有怎样的人生?就像作者借着“庄博益”之口提出的那个疑问:“童年应该是怎样的模样?”言下之意,起码应该有快乐和自由。可身为家长,真的很难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 《逍遥仙儿》成功描摹了孩子竞争、家长博弈,人人都心力交瘁的某些状况,试图唤起集体的反思:我们是否真能摆脱那些急功近利的想法,让教育的目的回归本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