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红人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27日 星期三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人堂·周东旭

“我平汝不平,
前言不记省”

象山历史上功名最高是邵景尧,明万历二十六年榜眼。榜眼是殿试一甲第二名,前是状元,后是探花。对于这个偏居海隅的小城来说,能中榜眼已是破天荒的事情。以致于至今过去好几百年,象山人还在口耳相传着关于邵榜眼的传说。

这些民间传说非常多,成为系列故事,有些故事甚至并非发生在邵榜眼身上,因为邵榜眼名气大,就把故事加到他身上了。这种类似说起清官故事,就说大宋包青天,亦如绍兴流行的徐文长故事,其实只是民间老百姓喜爱,离真实的历史人物却渐行渐远,这些可供研究“故事学”的人参考。当人们一遍一遍讲故事时,其实更重要的是告诉听者故事中的道理。

邵景尧是昌国卫人,昌国卫是明时朝廷在沿海设置的卫所,用于海防。在象山境内的就有一卫三所,一卫即昌国卫,三所是钱仓、爵溪、石浦(前、后所),现今都有部分城墙遗址。从昌国卫到象山县城要过一条东溪岭,这条岭崎岖不平,十分难走。邵景尧作为一个文弱书生,每次爬山岭总是汗流浃背,有一次和随从一起爬岭去丹城,爬到山顶,立下宏图大愿,有朝一日,名登龙虎榜,必定愚公移山,铲平东溪岭。

数年过去,书生中榜眼,衣锦还乡。从丹城过东溪岭,这回不用自己走山路了,有人抬轿,到了山顶,随从记起邵大人当年的宏图志,说大人不是说有朝一日发达后,要铲平东溪岭吗?谁知邵景尧说了一句:“路虽不平,我心已平,赶路吧!”还有一种说法是“汝不平,我已平”。不管是路,还是汝,大概邵大人此时心已平。

近代东陈陈德闻先生有《东溪岭》诗“我平汝不平,前言不记省”句,并注:县人邵谕德景尧尝欲改东溪岭路。后即贵,人问之,曰:我平汝不平。

或许移山并不是易事,但是这样说话,用现代人的话说即是,情商并不高。即使出点钱修桥铺路,也是小事,邵榜眼说这种半生不熟的话,确实让路人感觉冷雨浇头。

我们也常常说“屁股决定脑袋”,坐在轿子上,自然不用考虑走路的人的辛苦。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许多人立志努力改变,一旦自身改变了,则再也记不起先前的承诺了,也就是忘记初心了。

“苟富贵,勿相忘”,有人富贵后,却早已相忘这些一起干活的泥腿子了。身份迥异,他的利益已得到满足,已从困苦中解脱出来。前言记不记省不重要,从来少的就是一诺千金的人。

不知道这故事的真实与否,我却因为乡情的缘故常常想起,并以自勉。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