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恢复千年学府”,这可是一个大课题,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尽管赞同,但仍觉操作难度甚大。

  能把宁波古代最著名的学府恢复起来,这是功德无量的事。为了社会需要,为了子孙后代,重建书院,时不我待!于是,鄞州企业家“四明山居”董事长翁国伟先生“心动”之后便开始付之“行动”。 

  2012年12月20日下午,桃源书院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项目专家论证会在“四明山居”召开,标志着书院的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王蒙、徐季子担纲桃源书院建设委员会的名誉主任,傅璇琮先生任主任,成员中还有相关部门的领导及文化界学者、专家。成立大会那天,92岁高龄的徐季子先生步履蹒跚,不管子女的劝说,执意前来参加。他还放言:“在我有生之年如能看到桃源书院重建,抬也要把我抬到书院。”

  领导和专家认为,重建桃源书院,有着长远的文化意义;项目定位高雅,且选址与建筑风格也存特色,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设宁波文化强市等均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之后,便是书院的重建工程。翁国伟先生自筹资金数千万元,高标准设计,高品位打造。不到两年时间,一幢按古典风格建造的书院“酌古堂”就耸立在横街的山岭之上。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书院,成为宁波文化又一标志性建筑和历史文化旅游一景。

  走近书院,宋神宗皇帝御书“桃源书院”四个金色大字镌刻在书院大门外的石碑上,碑阴是著名学者全祖望所撰的《宋神宗桃源书院御笔记》全文。于右任弟子、百岁老书法家蒋思豫题写“千年学府”匾额,悬挂在书院大门正中。大门两旁的对联“书香四明,文泽三江”,由92岁高龄的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所书。徐季子先生所撰对联“桃李芬芳四明文脉溯清源,书香飘逸三江俊才盈古院”,以工整的小篆镌刻在大门的正前方石牌坊上。

  书院的中堂内供奉孔夫子画像,著名学者余秋雨题写“酌古堂”三字,悬挂于中堂大门正上方。中国书协副主席欧阳中石、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永龙、中国书协原副主席朱关田等名家,以及甬上诸多书法名家,为书院创作了书法作品,提升了书院的文化艺术品位。

  书院之内,回廊相连,国学堂、四明堂、聚艺斋、汇文轩、品茗轩、名人学术馆和艺术名家工作室等,均按古典风格设计。100多平方米的国学堂,可容纳80余名学员听课。聚艺斋陈列、展示书画名家为桃源书院所创作的作品,汇文轩用来藏书和阅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