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关注“杭职”现象特别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职院:反哺帮困,让学生学会感恩

陈敏

  同学们捐款献爱心。

  本报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刘沪波

  “三年前,是学校的思源基金帮助我渡过了难关;现在,我想反哺思源基金,让我的学弟学妹也受益。”昨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怀玉娟怀揣着1000元钱回到母校,第三次给学校的“思源基金”捐款。 

  宁职院在校生中有15%为贫困生,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力度有限。“有没有一种基金,让学生既能接受慈善助学又能培养诚信意识?”2007年5月,宁职院设立了全国高校首个自助型爱心助学基金,资金主要来自师生捐赠,取名“思源”,意为“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鼓励学生今后有能力时反哺学弟学妹。当年全校7000多名师生和学校的部分合作企业捐款70万元构成首笔基金。

  2008年年底,基金收到第一笔反哺捐款。从此,捐款一笔又一笔,源源不断。捐款的有获得人生第一笔奖学金的青年学生,也有刚拿到人生第一笔工资收入的年轻老师。“让慈善成为习惯”的理念逐渐深入宁职院师生心中,捐款成为宁职院师生的日常习惯。学生逐步形成“获奖捐”的善举,无论获得何种奖励,都会不约而同地拿出全部或一部分奖金捐给思源基金。

  据统计,思源基金从设立到现在,2万多人和单位参与捐赠,累计达1060万元,受助的贫困生多达1187人。

  思源基金“基金资助—学生反哺”的资助模式改变了传统无偿的、单向性给予的资助方式,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理想信念的形成、感恩诚信的树立、和谐阳光氛围的营造。迄今为止,基金已经陆续收到368名受助学生向思源基金回捐165.33万元,实现了爱心传递。思源基金第一批受助者之一杨贵花工作一年后,就将11700元积蓄反哺给了“思源基金”,还经常返回母校参与慈善育人活动,用亲身经历激励学弟学妹们。

  就在前不久,“思源基金”项目在2014年中华慈善总会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中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