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0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仙境,自在高处

方其军

  山外的人们,适时去山里走走,清心养肺,正好休闲。我偶尔去处于余姚南部山区的大岚,春夏秋冬各有景致:春之繁花绚烂,夏之清泉沁凉,秋之柿林吊红,冬之米酒飘香。就是在一天之中,大岚也别具风情:清晨,雾岚缭绕;正午,层峦叠嶂;黄昏,夕照如血。美且美哉,路也通畅,但总不能日日前往,只能牵挂于心。前不久,诗文图集《神奇大岚》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捧读此书,领略大岚山情水色、人文典故,能解对大岚美景之挂念。

  在读《神奇大岚》集子之前,我是已读过其中所收录的散文与诗歌的。2014年6月,大岚镇政府邀请余姚市作家协会参与编写一本反映大岚风情的书籍,我为此二上大岚山。第一次,是余姚市作协主席带着我和另几名编写人员到大岚,与当地干部策划图书规格与选用篇目。第二次,余姚市作协组织十余名作家上山采风,根据选题踏访一个个景点与村落。从姚江源头到丹山赤水,从风华雅庄到雅致华山,从如涛竹海到幽香兰苑,大岚的泥土沾染上作家们的裤脚,作家们的脚印留落在大岚的山岙。

  诗文图集《神奇大岚》是文学的种子播在大岚这片土地后的开花结果。全书分为“地理”、“风物”、“景致”三大篇章,地理篇主要抒写村落,风物篇主要描摹物产,景致篇主要刻画景点。每一篇散文,每一首诗歌,都浸润着写作者对大岚那一片土地的美好情愫。

  在地理篇中,第一篇文章是徐渭明的散文《柿林秋色》,写于早年的一个秋天,由远及近、由浅及深地向世人展示了柿林村落的古朴与厚重。这柿林的秋色传达,表明一个村落的文明处于金黄的成熟境地。

  风物篇中,第一篇文章是龚宁的散文《大岚竹海》,以大气之笔势写尽竹海之磅礴,随之引出山里人拥有竹之精神的由来已久。该文从陆一飞的国画入手,扫描大岚的竹“群可展示浩瀚、单可呈示顽强”,那一番巧妙文思,让大岚经风雨洗礼而依旧郁郁葱葱的竹海跃然纸上。

  在景致篇中,除部分现代人的作品外,大多为古人的诗词。那些古人,随便报出几个名字,相信不少读者是耳熟能详的:陆龟蒙、皮日休、戴表元、韩应龙、刘长卿、邵晋涵……由古人的诗词,可见大岚山的不同凡响。宋末元初的东南文章大家戴表元这么吟唱大岚:“七里黄泥红树冈,西风果熟一村香。居人只道山深好,七百年来是战场。”寥寥数语,气象万千。这一片如今看来安静的土地,昔日因处于各县交接要道,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于是乎,读者可以想见,许多年来,留在大岚的民众或是将门之后、兵家之裔。然而,刀光剑影见多了,倦了战事的人,最懂得争取与珍惜安定祥和的世态,就像《梦溪笔谈》沈括的后人在柿林守护“耕读传家”的信条。

  大岚,是唐诗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俯瞰这一片静静的苍绿的土地,不由人心驰神往:无论古今,那里流淌着多少耐人寻味的壮丽故事……或许,诗文图集《神奇大岚》也是唐诗之路的一个倒影或回响,也是文明演绎馈赠给大岚的一个崭新而恒久的路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