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珍 姐

邵留芳

  珍姐不是我的亲姐,但是逢年过节,我最想问候和祝福的人,就是珍姐。

  珍姐是上海人,因为其父母原籍在宁波,所以20世纪70年代初,当许多知识青年需要到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宁波。我与她认识的时候,是20世纪80年代初,她大概二十七八岁。与许多知青一起,她已经被码头招用为一名港口建设者。那时的珍姐,长着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一张白里透红的脸颊,往往人还没到办公室,老远就能听到她欢快的笑声和热情的话语。

  作为上海人的珍姐,并不讲究穿着打扮。夏季流行穿真丝衬衫和裙子的时候,她经常穿着一条浅灰色的长裤和印有小碎花的棉布衬衫。按她的说法,穿戴太考究,做起事来碍手碍脚。她的爱干净是出了名的,不仅把蜗居的四十平方左右的小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兼了清洁楼道卫生的活儿。因为小区楼道没有清洁工,基本处于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状态。在她看来,只要稍微动动手,就可以拥有整洁卫生的环境,这样的事情她喜欢干。她楼下的邻居也被她的勤快所感动,经常与她一起扫扫楼道拖拖地。所以,她居住的楼道,总是特别干净,笑语声也多。

  珍姐是公司办公室的文书,还兼管着许多杂七杂八的事情。那时,公司的福利待遇不错,经常会给职工分发一些水果、家禽、海产品及一些生活必需品等。因为公司领导的编制和考勤都放在办公室,自然发放东西也属于办公室统管。印象最深的,是分发西瓜、苹果、桔子、鳗鱼等。因为这些东西大小不一,数量又多,用秤很难分成人均一样的分量。在珍姐眼里,不管领导和职工,大家都是办公室一员,所以分发这些东西也很简单。她把部门的东西一起领来后,按个头大小和人数搭配均匀,然后编上号。各人用抓阄的方式,认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公司领导也不例外。那时,领导们也很配合珍姐的工作,自觉地认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当时领导还与职工一样,都乘坐大客车上下班。所以,领导拿什么东西回家,都在职工的视线范围内。

  不过,有人也曾提醒珍姐,要多些灵活思维,譬如领导工作比较忙,逢年过节,也可帮领导家属做些事情。但是,珍姐从不理会,倒是对需要帮助的同事给予关照和帮助。

  单位地处北仑,20世纪80年代进宁波城办事,交通还不太方便。珍姐在办公室工作,自然比别人多掌握一些有关的信息,只要知道公司有便车去宁波,她就会通知想去宁波办事的同事。渐渐的,大家有困难,或需要帮忙就会想到珍姐。一个冬季的深夜,办公室一位同事的孩子突发急病,需要急送宁波妇儿医院。珍姐听说后,不仅想办法落实了单位的车子,还一起陪同前往医院看病,并在医院的椅子上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我想,不管过去多少年,那位同事对这件事情是不会忘记的。

  我与珍姐真正接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我被调到她隔壁的办公室工作,我们之间的交流自然更多了。当时,我们都住单位的家属区,我的女儿正在读小学低年级。她知道我担心孩子放暑假没人管,就让她读小学高年级的女儿来帮忙,照顾作业、吃饭、玩耍等。也许是珍姐潜移默化的作用,她的女儿也承袭了珍姐的好多秉性,小小年纪就懂得照顾人关爱人帮助人,让小女的暑假过得既简单又不一般。现在,这俩姑娘都已经参加工作,各自成家,但遇到重要事情,仍然互通信息,弥补了独生子女某方面的不足。

  熟悉珍姐的,都知道她很节俭。上班期间,她很少到食堂就餐,常常把晚上的剩菜带到单位,用热水烫一下,算是解决了。但是,当她听说我因为女儿读书,想在宁波买房,没有任何迟疑地跟我说:你差多少钱,只管跟我说。要知道,20世纪90年代中下期的房价,虽然没有像现在这么夸张,但也是超出了我等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啊。再说,买房子借钱,这是很难开口,又是好多人避讳的事情,连亲兄弟亲姐妹有时也得思忖一下。当时,有些楼盘要求一次性付款,有些稍好些的,也要50%付现金。因为珍姐的支持和帮助,我家在西门口附近买到了一套新房子。

  就在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刚好接到远在上海带外孙女的珍姐的电话。她说,灵芝孢子粉不错,她帮我买了一些,正在快递过程中。她说我经常电脑码字,适当补充这些东西,有助于提高免疫能力。

  珍姐,我该怎么说你的好呢?你至少是我的榜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