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其实并不总是和风怡荡,晴空万里的。春天爱下雨,像那首老歌唱的:“春天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淅沥沥沥沥下个不停。”这种雨,有些小孩子脾性,我行我素,爱下就下。下得古人在踏青之前,往屋外探头一望,然后写下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春天的雨又带着些微的春寒,叫你缩在屋内,有些无可奈何。外面阴雨绵绵,湿漉漉,阴恻恻。不过下着下着,雨意也会渐渐转暖,变成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类型。然而雨水依然不宁静,晚上也依然滴滴答答,缭绕人心。“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是落了,那枝头的新绿却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油亮的绿。 我的好友中颇有几个闲人,一身古意,要学就学王子遒,要有就得有魏晋风度。所以春日的雨叫他们倾倒,撑了一把江南的油纸伞,敲开我的门。说是来看我画画写字,如果能对弈一局就更好了。我正巧没心思风雅,说:“忙着呢,哪有空啊!”他也不恼,道一声:“那我回去了!”反弄得我差点闹出个大红脸来。没法子,只能憋出一句:“要不你喝杯茶再走吧!”对方哈哈一笑:“不了不了,趁外面雨兴还浓,我回去了,说是访你而来,其实是访这春日的好雨呢,所谓‘好雨知时节’么……”他自己嘟嘟囔囔着走了,我则看见友人的身后,纷纷的雨珠跳跃腾挪,好不欢快。 冬天里刮寒风我是一点都不喜欢的。吹得人缩头缩脑,算什么本事!有本事你风吹杨柳,吹得世间欣欣向荣,吹得人间万物复苏呀!昆曲《牡丹亭》中有唱词:“摇漾春如线”。这句唱词我初听时并不十分懂,后来才明白这寥寥五字描摹的是无影无形的春日清风。只有清风会“摇漾”,只有在这个季节的怡人风日下,春亦可如线。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就画过一幅名为《春如线》的作品,用各种线条来表现春风。非常突兀,非常大胆,也近乎奇迹地突出了春日独特的形象感———风,本是最难画的一种自然景观。而春天里的风能给人带来好心情,就是被吹乱了衣襟,吹乱了发丝,也是一派莫名的舒心畅意,这也许就是季节的魅力了。春风给人的感受很难得,仿佛有一种缥缈的,类似幻觉的柔软之手在轻拂面庞。我们常形容某种惬意的感觉为“如坐春风”,而真正沉浸在春风中,我却又找不到贴切的形容词了。还是朱熹那句《春日》中的诗句一语中的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既写景,又抒情,宜情宜韵。 春天最美的当然是花了。有花在,春日其他所有景观就只能甘当配角。春花花,耀眼夺目也好,清雅芬芳也罢,都是一种人间之美的描摹和刻画。俗话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上,便是人间好时节。”虽然春日里人们喜欢的是踏青,可这踏青的真正目的分明是观花。陌上赏花缓缓行。桃花,美得华丽,汪洋肆恣,一片花海,铺展开来。看它笑在风中,你也情怀缠绵起来;梨花,“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它贵在有那么一份淡雅的清气,甚显高华。所以,梨花是可以伴月的;还有杏花———“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那一种因风飘落的美,很容易牵动人的情思———“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少女的爱意表达到了这份上,还能说什么呢?也许正是因为身处群花竞艳的日子里,女孩的爱意才能达到如此大胆、奔放、直率的程度!原来,花中蕴蜜,也藏浓情。 还有一类春日风物看似渺小,却生机勃勃。那就是青草,风吹更生,火烧不尽。春天里从睡眼惺忪的泥土地下,它将自己小小的身躯冒出来,有着顶翻乱石的强劲力道。草,处处可见,城市中心的花坛中有它的身影,荒郊野外,僻远山林,同样有无数的寸草叠生蔓延。谁说“春风疑不到天涯”,小草可比那些花啊树啊灵敏多了。春风一吹,春草就动,在季节的各种性灵中,它无疑是将触角伸在最绵延无际大地深处的一种。所以无须等到花香树暖,你只要站在自家的阳台之上,放眼望出去:若远远近近的草坪都泛起了层层新绿,那么春的脚步便已行在了你近旁。 春日,到处是诗,到处是歌,美好风物举不胜举。我有幸在生活中有了一些小的发现,所以情不自禁便择要写来。可惜笔尖草草,更多美好的感受只能留在了内心,并由衷使自己在“一年之计”时对自然万物充满了浩荡的赞美与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