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余姚市临山镇湖堤小学 毛艳艳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知识巩固的必要手段,作业布置得科学合理,将会起到很好的再学习效果,否则将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情绪。因此,在作业布置时,要考虑的每个学生的特性,尽量做到因材布置,切忌一锅端。同时,也要实现对布置的作业做个精选,那些简单地,消磨时间的题目可以去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点自己的想法。
上学期,我正针对四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汇总学生的问卷资料,采用个别座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现在作业的态度和想法。通过了解,发现现在学生作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习惯性。学生的作业态度是影响作业质量高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学生做作业时认真,作业的质量就高。学习习惯从小培养,所以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在做作业前就应该强调其做作业的态度与习惯,家庭作业请家长督促,让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一个好习惯一生受用。
2、趣味性。作业的趣味性也是影响质量的一个原因。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对于作业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语言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操作的和体验的。
3、难易性。作业的难度是相对的,同一样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易如反掌,但对于那些能力低的孩子则不然。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会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作业的质量自然大打折扣。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度不一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能力低的孩子“吃得消”。
4、意义性。如果一项作业既新颖又适合学生的能力提高,那么这项作业就是有意义的。对于有意义的作业,学生通常会认真、努力地完成,而对于那些他们觉得没有意义的作业,学生往往会敷衍了事。
5、创新性。六年级学生反映,读了六年的书,今天老师会布置什么作业,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无形当中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现在教师布置作业的机械化和无创新。
鉴于上述对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分析,巧妙地布置作业,成为学生爱上作业的头等因素。我想,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类型:
1、作业自选性
传统的作业是全班同学统一布置,统一要求,统一难度。如果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学生的作业热情是不是会高涨一些?于是,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作业分为选做与必做两个部分,必做的部分是当天所学的新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应注意设计一些弹性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在选做的作业设计上,要力求围绕当天所学的内容,设计一些拓展性强,动手动脑,就有一定趣味性。如:老舍的《养花》一课,在选做作业上,设计“查阅一些老舍的小文章,如,《猫》、《济南的冬天》!”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
2、作业免写性
这是与作业自选性相辅相成的一个措施。本学期,我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颁发了“作业免写卡”,一方面奖励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另一方也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好词积累这样的机械抄写的作业,使之具有挑战性——先布置自己复习的口头作业,第二天听写,如果全对,就能获得免写卡,此项作业可以免写;正确率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学生要在作业本上,重新抄写复习。这样学生为了争取免写的机会,大多数的学生都会积极争取,提前复习,从而激励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3、作业多元性
朗读型作业。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对朗读非常重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见证着这一真理。所以提高学生朗读作业的质量,首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其次应及时在第二天抽查朗读情况,更重要的是必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请学生将自己的朗读用录音机录下来,拿到学校与其他同学进行“朗读大比拼”。还可以尝试着进行配乐朗诵。
积累型作业。语文学习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高段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归类,如描写季节的、心理的、天气的等等。六年级下册《山中访友》学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来写一写“田间寻伴”类小作文。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语言文字材料,还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表演型作业。低年级阶段,课文中不少学生乐于表演的课文,其实高段学生也不乏表演的热情,高段课文中也不缺少故事情节性较强的好课文。教师不妨把作业设计成各种角色的读和演,无论是高段还是低段,都能激发起学生作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读中演,在演中学,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好作用。
探究型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型作业目的就是让学生丰富生活体验、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我在教完五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和《全神贯注》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探究作业:小学语文书中曾出现了几个古今中外伟大的科学家?可以用一段话来概括,也可以用小诗的形式来表现。另外,也可以请学生收集其他一些伟人的有趣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汲取榜样的力量。
作业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是语文家庭作业的源泉,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生活。通过实践可以将课本中尝到的知识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把语文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情感、知识、智力、能力同步发展。教师不妨让学生读名著,学名篇,让学生在璀璨的文化宝库中自由徜徉;让学生调查访问,参观访谈,让学生在社会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让学生为商品写广告,提设想,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业的时效性。平时多结合一些节假日和特殊的日子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中秋节与父母一起赏月,读读关于月亮的传说,写写中秋的喜与忧;劳动节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写一分实践报告感受劳动的艰辛;端午忆屈原;元旦忆往昔;国庆忆英雄,每个节假日无不透着作业的挖掘力。
通过上学期几个月的实践运用,我们班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较以往相比,变得积极主动,变得热情高涨,变得认真踏实,变得有质有效。教师多一分用心,学生多一分受益;教师多一点细心,学生多一点作业中的快乐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