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市教育局都要求“各地各校大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虽然社会普遍认为实践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沦为形式。(7月9日《宁波晚报》) 如今,很多孩子的假期生活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父母早早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低年级段的孩子赶着弹琴、下棋、练书法、画画;高年级段尤其是一些有升学压力的孩子则为学科补习奔波忙碌着。家长们坚信,假期“加班加点”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而重压下的孩子,则被迫在课堂上努力记住更多知识要点、解答更多习题、寻找更多标准答案……难怪孩子直呼:暑假其实是“假”的。 听到孩子这样的心里话,看着他们在应试教育的牢笼中挣扎,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心酸。如果假期里依然是老师满堂灌、学生只管听,就像填鸭子似的,学生迟早会变成“病鸭”。这样的假期还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 与近日网上热传的“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相比,中国的孩子实在太缺少户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了,以至于他们偶尔走进自然时,竟有点儿手足无措。因此,作为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暑假。即便是让孩子到农村走走亲戚或者随便逛逛,看看西瓜是结在树上还是长在泥土里,见识一下牛是怎么放的、鸡鸭是如何饲养的,从而懂得“盘中餐来之不易”的道理,也是一次有益的实践活动。王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