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副刊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时政要闻

第A3版
时政要闻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1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年的夏天

  

  热浪滚滚袭来,酷暑来到。我躲在空调房里免受炎热之苦,却也感觉不到真正的夏天了。记忆里年幼时的夏天是无需躲避,也无可躲避的。或许正是直面着夏天无限的热情,才感觉那时的夏天才算是真正的夏天。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要数1979年的夏天。1979年的夏天我家拥有了全村第一台座式电风扇,因而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欢乐。

  记得有天午饭时分,父亲从县城回来。满头大汗的他顾不上坐下歇歇,就急忙从自行车后座上卸下一只大纸箱,打开纸箱后,他把一个个零件堆放在地面上。然后出门请来了村里的电工。他俩没多久就把地上的零件组装成一台崭新的电风扇!父亲和电工对着新装好的牡丹牌电风扇得意地笑着,在大家催促下,父亲开始插上电源,一阵阵凉爽的清风就从电风扇飞速转动的扇叶间迎面拂来。父亲随手拧动电风扇底座上的一个开关,居然还会转头。围观的邻居们都啧啧称奇,这毕竟是我们村里的第一台电风扇呀。

  如今这台电风扇不知被堆放在老家的哪个角落了,当年它可曾给过我们许多惬意的时光和欢乐的心情。这么多年过去了,谁还会记着那台湖蓝色的铁壳老式电风扇呢?

  自从有了这台电风扇,我们就气定神闲多了。午饭后来到院子里的井边,我们把早上放在井中的一个西瓜和一大瓶开水冲好的麦乳精都取出来。那时家里还没有冰箱,只好把这口水井暂当成天然的冰箱。午睡时分,村庄里往往会有外人来卖棒冰。由远而近的棒冰叫卖声开始传来时,我们就悄悄溜出去,手里紧紧攥着一两张纸币,有时甚至顾不上穿鞋子,就飞速向外跑去,怕卖棒冰的走远。正午的烈日下,我与弟弟赤脚踩在滚烫的青石板上,循着棒冰叫卖声传来的方向奔去。一买回棒冰,就立即站在太阳底下使劲啜着,可是大雪糕实在融化得太快了!大雪糕永远是边啜边化,很多时候拼命啜还是赶不上其融化的速度,大雪糕开始淌下来,淌着淌着,一会儿就沾得衣服上都是斑斑驳驳的棒冰渍。多数时候可以买回喜欢的大雪糕棒冰,但有时动作稍慢些,只好无奈地看着卖棒冰的人远去了。心里终究有些悻悻然,只好寄希望于第二天卖棒冰的人能再来。如果遇上午后雷雨来临,卖棒冰的就只好忍痛大减价,那时孩子们吃得最痛快了,直至牙齿投降为止。

  下午3点后是一天中孩子们最欢快的时光。太阳还高高挂在空中,孩子们就出发了。他们纷纷从家里跑出来,或拿脸盆,或抱个充好气的拖拉机内胎,甚至是个鼓满风的大塑料袋,向着大河边跑去。没多久就爆发了一场场大规模的“水上战争”!嬉笑声、呼喊声、水花飞溅声都在河面上随风飘扬。直到母亲来岸边喊回家时,才意识到已是夕阳西下时分。天色暗下来,水也凉多了。孩子们像猴子般缩头缩脑从水中钻出来,嬉笑着,转眼已飞快跑回家。

  夜幕降临,吃过晚饭,孩子们各自背着一条条草席来到村东的晒谷场,挑选清爽的地面铺好席子,迎着凉爽的夜风惬意地躺下来。地面的暑气正在渐渐消散,人们不断从四处聚拢来,不久人声鼎沸,一个村庄百多人可就这么个晒谷场呀!这热闹的场面倒有些像赶庙会呢!大人们都在谈论今年粮食收成的问题,孩子们可不喜欢听这些,他们有的抬头仰望星空,浮想联翩;有的还在继续着白天追逐打闹的游戏;有的正缠着大人再讲一遍牛郎织女的故事。夜渐渐深了,睡眼矇眬中,耳畔随风传来远处时起时落的犬吠声、蛙鸣声,还有人们喃喃细语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时政要闻
   第A3版:时政要闻
   第A4版:时政要闻
   第A5版:广告
   第A6版:社区民生
   第A7版:社区民生
   第A8版:社区民生
   第A9版:社区民生
   第A10版:社区民生
   第A11版:时政要闻
   第A12版:社区民生
   第A13版:社区民生
   第A14版:社区民生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国内新闻
   第A23版:国内新闻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国际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文娱新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副刊连载
   第A32版:广告
夏日情思
那年的夏天
虚实之间 53
职湖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