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墨”,大家就很容易想到黑色的块状的可以写字作画的颜料。但是,彩色的“墨”你见过没有? 彩色的墨,也就是“彩墨”,是绘画时用的各种颜料的统称。虽然将它制成了墨块的形状,但它们还是彩色的,却不是黑色的。彩墨的价值不言自明,自从有了彩墨,中国画便走出黑白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起来。花、鸟、山、水,就更加灵动而飘逸,更加鲜活而俊朗。 古人作画时,最初用的都是水墨,唐代开始使用黄绿色,颜料都是自然的植物色或者是矿物色,种类也比较简单。唐宋以后,虽然颜色、种类稍有增加,但是,新奇的品种并不多,只是色彩调配的方法比以前进步许多。明朝时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并且由于郑和的七次下西洋,使大明的声威远播海外,很多番邦属国都前来“中央之国”朝贡,带着他们的土特产。在他们进贡的物品里,就有不少新奇珍稀的颜料,比如三佛齐国的紫砩石、渤泥国的紫旷胭脂石、天方国的番磠砂等。但是,这些颜料都是供宫廷内部使用,皇帝和妃子们在吟诗作画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二。再者,就是通过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们一些,很少能够流传到民间。偶有一些流传,也不敢使用,因为那时候,等级制度森严,一不小心,就会“僭越”,轻者坐牢,发配充军,重者杀头。清朝基本上也是如此。自民国以后,宫中的物品珍玩才渐渐流落到民间,而明清两代的彩墨也在其中。不过明朝的彩墨,现在已经十分少见。现在见到的,基本上都是清朝乾隆以后的比较多。 彩墨分为“五彩墨”和“七彩墨”,五彩墨分为红、黄、绿、白、蓝等,七彩墨又加上棕色和紫色。各个颜色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其中以牛舌状的居多,便于存放。每块重一斤,价格几千到上万元不等。以单块来论的话,绿色最贵,红色最便宜,因为红色是朱砂制出来的,比较容易得到。 不过,现在市面上伪造的彩墨都是用各种颜料制作出来的,研制不精,材料不实,也不适合绘画,尤其是小摊上出售的长方形小块彩墨,基本上都是新制品,与真正的彩墨差之甚远,基本上没有多大用途。 笔者曾见到过两套彩墨,一套为红、黄、绿、蓝四色彩墨,墨盒上各有一条腾飞的金龙,墨盒斑驳,充满着历史沧桑感,墨身凝重,厚实,疑为珍品;另外一套为七色彩墨,也有金龙雕刻其上,可惜,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现代的仿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