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时政要闻

第A3版
时政要闻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地名的故事

  话说中营巷

  时过境迁,那一条条承载着宁波几辈人美好记忆的弄堂小巷,已经渐渐地隐入繁华的闹市,不细找已很难辨别,中营巷就是其中的一员。

  何谓“中营”?它在古代一般是指主帅所在的军营。笔者发现在100多年前的“宁郡地舆图”上就有中营的地名,围绕中营的是“演武厅”、“军局”和“中营校场”等冷兵器时代的军事用地。在清朝《鄞县通志》的地图上,也有“亷津桥南通中营巷”的记载:“亷津桥,县署西、三板桥西,跨月湖支河,南通中营巷。”在解放后的宁波市地图上,中营巷就标注有三个出入口:一为东面的偃月街,二为北面的三板桥,三为原中营巷49号、50号和51号的弄堂直通亷津桥的那个出入口。“中营巷”,顾名思义,应该就是主帅所在的军队驻扎操练的地方了。

  清朝年间,宁波老城中有4处地方驻扎着护城的军队。按照驻扎军队的不同,这4处地方分别叫做左营巷、右营巷、中营巷和后营巷。不过,可惜的是,当时统领中营军队的主帅名字一直无从查证。

  中营巷19号墙门,建于民国。它是由正屋、后楼和西边偏房组成的。大门朝南,门框由宁波梅园石制成;正屋面朝西南,为三开间重檐硬山式高平屋,用玻璃格扇窗;偏屋则为工字形平屋;后楼又为三开间二层楼房。正屋、后楼的青水山墙均饰“观音兜”,并且用水泥石子制券形窗,上饰山花;磨石子铺地。据查,中营巷19号原宅主人叫张梅成,民国时期曾任宁波通利源榨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

  中营巷21号,是一幢民国时代宅院。因其骨子里透出了一股洋气,砖混结构,造型精巧别致,故当地人称其为中营“小洋房”。早在2003年,它就已被列入了宁波市文保单位。据原房主周大伯介绍,这幢房子是其父亲1953年买下的。他的父亲曾是个水产商人,积累了一笔财富,当时买下它可是花了一笔巨款。

  中营巷21号老房子的一边,就是天下闻名的藏书楼———天一阁。自古至今,中营巷来过无数位历史文化名人,尤其是从明朝范钦建造了天一阁后,中营巷更成为了文化人朝圣的必经之路。黄宗羲、全祖望、袁枚都是登过天一阁藏书楼的文化名人。中营巷的原住民,称范钦为“范家太公”,他们口口相传着范家太公爱书护书的故事。

  如今,中营巷虽然老了,但也留存着一些工业化进程的痕迹,比如“中营巷18号”———貌似简陋的宁波市红旗仪表厂厂房,那里曾经生产出了浙江省第一架内径百分量表。在红旗仪表厂的对面,“中营巷17号”也有过弄堂办工厂的经历。据说,这里曾经是竹器社,后来竹器社又改成了制造砚台的工厂。

  中营巷老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时政要闻
   第A3版:时政要闻
   第A4版:周刊
   第A5版:周刊
   第A6版:周刊
   第A7版:周刊
   第A8版:周刊
   第A9版:周刊
   第A10版:周刊
   第A11版:周刊
   第A12版:周刊
   第A13版:周刊
   第A14版:周刊
   第A15版:周刊
   第A16版:周刊
   第A17版:周刊
   第A18版:周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慈城黄山的新旗杆门头
宁波地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