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时政要闻

第A3版
广告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的那边

  

  好几次,我离开保国寺,坐在公交车站等车,望着山下西去的那条路,就想:这条路,它通向何方?山的那边又有什么? 

  看农民们赶着牛,或推着手推车,向山的那边走去,看他们满身的尘土和周围的田畈,我就想,山的那边也许是一片广袤的田野,也许是一个采石场,也许是一个并不富庶的村庄。

  这次“美丽乡村·都市田园”采风,揭开了十多年前留在我脑海里的一个谜。

  在保国寺停留片刻,车子向前开去。我们看到了一个村庄。这村庄使人眼前一亮。沿路的房子一律是统一的景墙,简洁、美观,如一道长长的屏风,透着几分清雅。一条小河,水流清澈,岸边还有休闲的亭子。村头绿树成荫,路上洁净无尘。刚刚下过雨,一切都是那么青葱、那么鲜亮。苍翠的香樟树,那绿似乎还一点点地随着水滴往下“流”呢。一些农家还挂着一串串红灯笼,有箭头指示着“农家乐”的方向。屋舍俨然,山青水碧,一种田园生活的闲情幽意传递到了心尖。这是园林式的村庄,既保留着乡野淳朴的美,又融入了都市的审美情趣,让人感到清新、舒畅。 

  再往前,看到一个停车处,私家车泊得满满的。同行的文友说车主都是专程赶来登小灵峰的。那么,是因小灵峰的“灵”,还是因为步行登山的乐趣,使他们趋之如鹜?恐怕是后者居多。城里的人向往乡村,想着与青山绿水相拥,上班族渴望休闲和健康,那么,这都市里的田园,当然是最佳去处。这时,从大家的言谈中,知道了这个村叫鞍山村。相传东汉骠骑将军张意及其子中郎将张齐芳曾隐居于灵山。《四明谈助》记载“山之西,峰联,耸如马鞍”,所以,灵山又称马鞍山。后张氏父子舍宅为寺,寺为灵山寺(保国寺)。这个村也命名为“鞍山村”了。 

  车子在一山道边停下了。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浩渺的湖。这湖三面环山,一面为堤坝。那山上都是苍松翠竹,那湖边遍是绿苇芳草,湖风阵阵、水波潋滟,人的视野和心胸一下开阔了。这湖,就像一位天生丽质的小家碧玉,未经雕琢,韵味天然。风带着清凉的水气和周围山木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问这是什么地方,同行的人说,湖叫荪湖,因为湖边多香荪(一种香草)。脚下的这条道路,就是北山休闲游步道。北山休闲游步道东起庄桥街道灵山寺,西至慈城镇五星村,全长约58公里,途经保国寺、慈城古县城、绿野山庄,是巨大的“天然氧吧”。

  我们攀登道旁的山峰。石阶砌成的山路,是专门为游人开辟的。山径两旁,草木芊绵。洁白的野栀子,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偶尔还可以看到杨梅树,密叶间悬红流丹。有一位文友看到羽色鲜丽的不知名的小鸟,大家开玩笑说这是吉兆。爬到峰顶,俯瞰山下,荪湖景区尽收眼底。竹海、密林、湖泊、山间别墅……一切那样清明,不染烟尘;湖光山色烘托出一个静谧的世界,松风竹影中青山看我,我看青山,时光在这里似乎放慢了步伐。 

  原来,山的这边风景独好。我后悔,十多年前,一次次来保国寺,为什么就止步不前了呢。为什么与那个有着历史人文渊源的村庄以及近旁的明山秀水失之交臂呢?但我又想,十多年前,那乡村还是旧乡村,看了也许不如人意。如今,我看到的是美丽的诗意的文明的乡村。十多年前,北山游步道还未建成,现在,它刚刚开放,那我不是来得正是时候吗? 

  这一天,我们还去了慈城的金沙村和三勤村。难忘金沙莽莽的竹海、山下生机盎然的庄稼和幽静的桃花岭古道,难忘茶香氤氲的三勤白茶源,更难忘乡村淳朴的民情以及一位农家老太把最好的夏白桃挑出来卖给我们的那份温暖。作家王静说,新农村的标志是“天蓝、水清、地净”,这“地净”,不只是地面的洁净,还包括这土地上人们心灵的纯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时政要闻
   第A3版:广告
   第A4版:社区民生
   第A5版:社区民生
   第A6版:广告
   第A7版:社区民生
   第A8版:时政要闻
   第A9版:社区民生
   第A10版:社区民生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副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国内新闻
   第A26版:国内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国内新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国际新闻
   第A32版:广告
山的那边
东沙古渔镇
天池联想
虚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