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为妈妈请一天假吗?……再不去滑雪我就长大了!”“特批准放假5天(初二至初六),并批准旅游基金1000元。”这两天,在绵阳、江油人的朋友圈内,流传着一张请假条和一张准假条。请假的是一名叫唐芸的8岁小女孩,她帮妈妈请假;准假的,是其妈妈所在餐饮店的董事长。1月30日,该餐饮店董事长张涛告诉记者,小女孩的请假条感动了他,而他也想通过此举来感动全体员工。(1月31日《成都商报》) 老板贴心举动 传递出满满正能量 这样的事,在媒体上不胫而走之后,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围观,不少网友纷纷点赞称——“有情有义的好老板”。在笔者看来,餐饮店老板没有因孩子的稚嫩而不屑一顾,而是郑重其事地给予了回应。不但批准了孩子的请假诉求,还随“准假条”送去了千元旅游基金。这件事向社会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尤其是难得的节假日。父母不能借口“工作忙”而忽视了孩子们的诉求与感受。“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不仅是众多孩子的共同心声,也是身为孩子监护人必须直面的社会现实和成长烦恼。也许,餐饮企业确有满足食客吃年夜饭和团圆宴的特殊服务,但多数家长是可以正常享有节假日休息。陪伴孩子需要时间,但更需要家长的那份真情与耐心。少些不必要交际、远离低头玩手机,孩子也许就可以多得到些关爱与亲近。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唐芸的“请假条”不只是写给餐饮店董事长的,也无异于是写给天下父母的一封“公开信”。 值得欣慰的是,餐饮店董事长看懂了孩子的心,也被那份稚嫩、焦渴的愿望所感动。他破例批准了孩子母亲5天假,并馈赠千元的旅游款。人心都是肉长的,面对如此“有情有义的好老板”,员工势必会以心换心、投桃报李,增强归属感,以十倍、百倍的努力回报企业。透过小女孩母亲曹女士“所有员工都要上班,我不想搞特殊”的表态,人们可以窥见这种暖心之举的激励效应。 “作为餐饮企业,员工们都放弃陪家人来上班,这本来就是他们高尚的地方,而小女孩的请假条中,其中一句‘再不去我就长大了’,让人感动。我也想通过此举,让员工感受到温暖。”餐饮店老板张涛一番话,道出了理解、尊重、关爱、感恩的企业发展的真经。企盼更多企业真正感悟并务实践行这种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张玉胜 “法定节日员工无休” 这更值得大家关注 虽说网友纷纷点赞,称其为“暖心老板”,但笔者认为,“法定节日员工无休”这个点更值得大家关注。 从该餐饮店董事长批准放假的时间节点看,这期间正好是春节。众所周知,春节既是约定俗成的传统佳节,又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法定节日。既然是法定节日,劳动者在此期间休假,便是政策法律赋予的一项固有的权利。也即是说,即便是一些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实在不能停业放假,本质上也只能是企业自身的事,如果真需要劳动者继续坚守岗位,起码要满足两个前提:一是要按照相关劳动法规支付加班费,二是要征求员工的本人意愿。 但现实中的情形是,一些企业通常恃强凌弱,本是有求于劳动者,却始终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甚至口头一句“春节不放假”,就将国家法定节假日抛到九霄云外。 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现实劳动者权益生态维护之残酷,才导致本来属于一个成人的合理诉求,只能寄托到一个孩子身上去表达。试想,如果写请假条的不是孩子,而是这位身为人母的劳动者,又会是什么情形呢?恐怕,即便说得声泪俱下,最后得到的除了一番虚情假意的安慰,还可能是无动于衷。总之,假是批不下来了,尽管这本该就是你的假。 近年来,类似这种通过孩童之身寄托表达成人合理诉求的“假条”或者“作文”并不少,而且都具有很强的传播力,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准确说,在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里,这不是正常的表达,背后映射的畸形无奈,更值得去正视矫正。 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