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我们的节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2月10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赶年集

赶的是集也是聚会

春联、福字、红包都有了。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2月初,还没回河南老家,女儿唱起外婆教的这首童谣。女儿不懂,缠着妈妈问“什么是糖瓜粘”。对城里生城里养的女儿来说,故土的年味儿离得远了些。岁行腊末,趁着年前最后几日,我要带女儿感受北方的年节。

    赶一场年集,认识十多个叔伯阿姨

    我老家在河南东南部一个山城,这里是淮河的发源地,和湖北隔河相望。因被大别山脉环绕,相对闭塞。虽然这些年外出闯荡的年轻人多了,给家乡带来新风,年节里老讲究还在延续。比如一年三节礼(端午、中秋和春节)走亲访友的传统还在,腊月廿三用糖瓜粘祭奠灶神爷“上天言好事”的习俗没丢,超市啥都有但还要去露天集市赶大集的热闹也在。

    腊月廿九,年前最后一个集市,妈妈带着我和小女儿赶了趟年集。

    不同于超市里货品码放齐齐整整,集市是露天的,商家集中在路中间“背对背”摆摊,辟出左右两条路,赶集的人从两边过,一去一回逛个全场还不走“回头路”。

    集市不足一千米,妈妈从这头买到那头,用了一下午,不是要买的东西多,也不是集市人多挤拥不动,而是走一步停三回,见面都是熟人。买块羊肉和羊倌拉两句家常,都能认识个“山路十八弯”的亲戚,或是十多年前隔壁邻居二姨家的堂哥。

    谁家闺女还没嫁人,谁家又添了个大胖小子,谁又和谁对上了亲家成了一家亲……小地方的集市更像是集会,不仅交换物资,还交换信息,不少姻缘、不少生意萌芽于此。

    我跟着妈妈赶一场年集,认识了十多个叔伯阿姨,还有一个十多年前的邻家二哥,如今杀猪宰羊过日子,定要送妈妈半扇排骨,称从乡下收来的土猪味道好,推让十几个来回,定要妈妈收下。邻家二哥说他妈妈至今还念着当年邻里的关照,还要看看我妈妈。最后,妈妈被推出一米远,回过头来,从兜里掏出两百块钱,硬是扔了过去。

    土鸡土猪土菜,在老家管饱

    因为有大片农村,蔬菜禽肉大多是本地供应,这几年也有白色泡沫箱装的外地青瓜、西兰花和西红柿这些反季节蔬菜,妈妈买的不多。最爱买的还是那些摆在地上,堆得冒尖、带着泥巴烂叶子的本地菠菜、胡萝卜和刚从塘子里挖出来的黑色莲藕。

    妈妈说,大城市里花钱买不来的土鸡土猪土菜,在老家“管饱”。

    路边裹着大棉袄的老爷子守着一摊菠菜,妈妈拿眼一瞧说“这是咱本地菠菜”。

    叶上带齿、叶子不过一指长,一棵菠菜散开没超市里的肥大,短短窄窄的一小棵,妈妈顺势搬来小板凳,坐下开始收拾,黄叶子摘掉,泥巴敲敲,四岁小女儿也帮忙收拾菠菜,不管黄绿叶子,全都捋掉,只留中间一片,拿给外婆看,外婆说“不许糟蹋吃食”。

    一下午,连买带送,妈妈备齐了年货,小女儿跟着一起认识了不少老家亲戚,也感受到了老家人的热情,她收获了两个小哥哥送的弹球和小汽车,还有奶奶给的一大把奶糖和一捧爆米花,至于糖瓜粘,我也在这个集市上寻到了,用麦芽糖抽成长条裹上厚厚的芝麻,还有北方年节里少不了的麻叶、麻花和馓子。

    妈妈说,过去交通不便,走亲戚要穿山越岭,午饭没开席,要先吃一碗开水红糖泡的米花茶或馓子汤,现在条件好了,每年春节,妈妈还会备上些老底子的吃食,图的是个“热闹”。    金报记者 王冬晓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