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3月2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是否学英语”成舆论场的“搅屎棍”

    18日,一场关于“学英语”的辩论登上了热搜第一,起因是一位网友发表了这样一条微博:“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都是一件废物技能。浪费了我们无数人力财力,牺牲了孩子们宝贵的童年……”此话一出,立即引发争议。王思聪随后发了一条微博“回怼”:“901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xx”。王思聪认为,尽管出国可以用翻译软件,但这些软件并不能翻译出文化。但可惜的是,这场原本还有探讨空间的争论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出没出过国”的人身攻击。(3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中国人是否应该学英语,不能用简单的结论作答。

    改革开放时,为了能尽快融入世界,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英语,自然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接触的重要“交流工具”,国内很是重视。但几十年过去,“英语热”变得泛滥,成了每个中国学生必修的重要功课,但绝大多数中国人,英语可能终其一生都难以派上用场。

    但作为在世界上比较通用的语言,全世界有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每天有超过世界人口1/3的人在用英语交谈,75%的电视节目以英语播出,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达。所以,英语确实又是打开“世界之窗”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于学习英语,也不能太过排斥。

    是否学英语,这就需要对其重要性进行重新评估,比如有必要取消一些与英语毫无关联的专业所设的英语门槛,对于英语在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也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比如有必要适当降低英语在考试、升学中的权重,要让英语更多成为只是爱好者及专业人士所熟练掌握的语言。

    对于学英语重要性的讨论不能走偏,不能变成不同立场人士相互之间的攻讦与“互怼”,而需要各方都能够平心静气,多一些理性讨论,少一些偏见,少一些意气之争,这样才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才有助于社会进步。就如此次“学英语”的辩论,居然演变成了一场“出没出过国”的人身攻击,就不免让人大跌眼镜。

    尤其是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更应该谨言慎行。并非是公众人物不能针对这类公共话题发声,而是应该让自己的发声更有建议性、更有价值,更为理性,从而做好舆论引导,当好“舆论领袖”;不能仅凭一己好恶口无遮拦乱说一气,否则只会对舆论起到负面引导的作用,让有意义讨论、辩论变成骂架或势不两立的“站队”,让自己变成了社会舆论的“搅屎棍”。戴先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