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全市正在推广的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 |
连日来,本报关注了二手车里程被篡改的问题,引发很多市民对二手车市场质量、服务等方面问题的关注。据了解,去年宁波全市就开展了二手车市场整治行动。经过整治,相关投诉明显下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使二手车市场的规范形成长效机制,是我们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记者 陈善君 文/摄 去年整治后投诉量少了很多 为了整治二手车市场的乱象,宁波市近年来加大了执法力度。记者了解到,全市从去年开始对二手车市场进行大规模整治。 根据市消保委的数据,去年经过整治,二手车举报投诉量明显下降。2018年共处理二手汽车相关举报投诉818件,与前年同期(1287件)相比,下降36.4%。其中上半年受理举报投诉535件,占全年二手车举报投诉量65.4%。在全市大力开展二手车市场整治下,去年下半年举报投诉量明显回落,共受理283件,占34.6%,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今年以来投诉量也少了许多。 此外,记者跟踪了今年以来的十起车辆里程被篡改的投诉处理情况。发现其中8起已经在半个月时间内就处理好,当事人也没有异议,只有两起没有处理好。 部分二手车商仍在动歪脑筋 虽然投诉量下降,但因为宁波的二手车市场庞大,与其他行业比较,其投诉量还是比较多的。 从最近市民反映,市场监管、市民热线12345等部门接到的投诉中,记者发现,目前有些二手车商因为整治力度加码,收敛了许多。但是有个别不良商家为了逃避责任,动起了手脚。 一些街边散户二手车商经常改头换面,流动性很大,使得遇到问题的消费者事后难以找到商家。 与消费者签署的合同十分不规范,比如消费者陈先生与车商签订的买卖合同,合同文本的公司、甲方名称、落款盖章公司名称这些关键信息全都对不起来。合同里也没有写明实际里程数等关键信息。 三是有的二手车商几家联手与消费者签协议,事发后相互推诿责任。 “如何形成长效管理是关键!”市场监管部门人员告诉记者。 保护消费者权益需长效机制 为了规范市场,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拿到了一份《宁波市二手车买卖中介合同》,是一张8开大页纸。格式合同中明确需要填写车辆的具体信息,包括里程数和环保等级。 市场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以前和消费者之间也有购车合同,但都是商家自己制作的,不统一也不规范。而由市场监管、公安、商务等部门起草的统一合同规范文本,则对买卖双方约定得更为具体,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比如约定无泡水车,消费者买了车之后发现车辆涉水过,有的车商会以涉水非泡水为由狡辩。那么格式合同就明确约定,二手车商‘应以书面形式告知消费者车辆重大事故、泡水、涉水、行驶里程等真实情况和信息’。” 此外相关部门还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长效管理。比如鄞州区市场监管局建立起对二手车行业消费投诉信息的公示制度,引导商户诚信经营。 ●消费提醒 购买二手车 需要注意的问题 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毛高蔚介绍说,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的时候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购买二手车需要找专业的、可靠的商家。根据去年投诉数据分析,出问题的以街边散户二手车商为多。一些专业的二手车市场相关投诉就少很多,而且出了问题也比较好解决。 二是,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之前,需要充分了解车辆信息,一般里程篡改、出险事故等的信息通过4S店、保险公司等部门能够比较容易查到。 三是,与二手车商签署的合同要规范,要对具体的车辆问题责任,以及车辆信息都作具体约定。可以提出要求车商拿出全市统一的规范合同进行签订。 四是,买二手车尽量不要通过网上下定单,或赶往外地购买二手车,因为对信息核实比较困难,外地购车一旦发现问题也会给维权带来困难。如果发现问题,消费者要及时向市场监管以及公安等部门反映,以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