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于3月28日在03版发表的明州里坐拥黄金地段人气不足一稿受到广大市民及业界人士的关注。昨日,明州里有关人士就此作出了回应,同时相关领域专家及诸多热心网友纷纷对此现象进行了点评,并对明州里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记者 谢舒奕 [ 各方热议 ] 明州里人气不足问题出在哪 人气不足问题出在哪?稿件发出后,网友对此展开了热议。 网友“骑士的挽歌”表示:“地理坐标旁边坐着个‘吸金楷模’,同类同商业功能的效用相互重叠排斥,自然发生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还不如重新思考下自身服务所体现的商业定位,或者痛定思痛转型成‘旺铺’+写字楼模式。” 而网友“幸福指环”认为,明州里商业运营的策略出现问题。“主要还是定位问题,为什么盒马的络绎不绝,为什么轻奢店前门可罗雀……” 那么明州里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昨日下午,明州里的招商孙总监接受了记者采访。 “目前明州里业态正处于调整期,因此会出现部分店铺关闭的现象。”孙总监表示。 而对于备受部分商户诟病的人气,“相比刚开业时,现在的人流量、车流量都是有增长的。”同时他认为,一家店铺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其所在商业体可以决定的,“同样是销售冷饮,部分品牌就生存得很好。据我所知,个别品牌的撤场就是因为其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 对于未来的发展,据介绍,明州里会加大餐饮业态的布局,还有些偏向儿童业态的品牌出现,“后续将有14个新品牌陆续进驻,预计5月初会对外发布。”他说。 [ 专家把脉 ] 合力打造“半小时购物圈” 随后记者采访到了产业规划专家、宁波市滨海城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朱友君。 “受到电商和人工智能购物、过多大型商场建设等原因,部分传统商业综合体遇冷,属于正常现象。但同时,这对宁波商业综合体未来的规划融合、功能创新、品质亮点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朱友君分析认为,从宏观看,应促进商业综合体在城乡规划中做好异业联盟路线,打破原先单一的商贸中心定位,真正凸显出“文商旅体教养”六位一体的功能集合体。例如将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文创展示中心、非遗创作中心、社区图书馆等嵌入建筑本体,推动消费者自我角色转换,增加停留消费时效,也集约城市土地空间。 从中观看,应尽快加强商业综合体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和业态联接,在交通枢纽、路线引导、门店分布、产品替换、商场活动发布、银行卡折扣等环节,切实考虑到消费者的出行购物便利和统一讯息便利,形成合力,建立起可循环的消费人流、产品供应流和结算现金流,从而形成消费者在不同商场“半小时选购提货”的资源闭环与功能互补。 从微观看,应全方位提高商业综合体及其入驻商家管理效率和服务品质,避免甩手掌柜或千篇一律现象,减少对单一打折促销的手段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