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毕业典礼上大学校长们又要发表“含情脉脉”的致辞了。最近十几年,大学校长的毕业致辞,总能引起媒体的特别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校长的致辞基本是对毕业生的寄语,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高校的管理水平、责任担当、人文精神等。而致辞中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道歉”,对未能满足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而道歉。 图书馆座位少,一座难求;住宿条件较差,有些拥挤;食堂的饭菜,不全是那么可口;夏天太热,教室不给装空调,就连宿舍也不给装,以及师生缺乏互动、课程安排不合理、网速不给力等,这些基本是每届毕业生对母校提出的意见。而不少校长的致辞中,都对此表达了歉意,并承诺到下届学生毕业前,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大学校长能对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在大庭广众下向毕业生道歉,可谓“开新风”之举,使这些校长道歉后大都变成了“网红”。社会舆论对大学校长敢于自爆“家丑”的行为,都给予了很高评价。的确,听惯了校长们毕业致辞中的祝愿、厚望、责任之类的套话,对学生的合理诉求未能得到满足而公开道歉,确实是一大进步,这比回避问题,讲套话、官话强多了,对其真诚的道歉,赞美一下实不为过。 然而,道歉只是承认工作存在不足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看大学校长们是否能“痛改前非”,能否让下届学生满足合理要求。如果雷厉风行地把以前的“欠账”及时补上,那么道歉就显得弥足珍贵。可如果只是道歉,却还是把该做的事情拖着不做,那在下次毕业典礼时再道歉,无论态度有多真诚,无疑是十足的作秀。 当然,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非大学校长一个人能解决,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大学校长也是勉为其难。有些是体制问题,有些是资金问题,有些是欠账问题,而有些则属于工作态度问题。然而,既然对一些事情有承诺,就不妨来一次“回头看”。转眼又是一年毕业季,大学校长去年的承诺兑现了吗?兑现了,得到的必将是掌声,可如果没有兑现,又当如何解释?刘天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