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村入户,何张辉每天要走两三万步。通讯员供图 |
“在老区工作,不是镀金而是炼金,必须沉下心、扎牢根、办好事。”说这句话的是刚获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的余姚市梁弄镇党委书记何张辉。 6月27日上午,何张辉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正在努力做好两件大事,一是“梁弄灯具点亮非洲”,要把梁弄的传统支柱产业灯具产业向非洲拓展市场,二是要把红色旅游和绿色资源进一步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群众收入。 哪里任务重,就在哪里安营扎寨 46岁的何张辉在历任镇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的一步一履中把最美好的10年青春安放在了大山,奉献给了老区。面对转型发展、环境改善等各种难题,何张辉不推诿、不回避,豁得出去、顶得上来。 梁弄镇西北部有4个村,产特色水果且物美价廉,因交通不便少人问津。 要修路,就要动村民的宅基地。当时,何张辉还是纪委副书记,这件事本不在他牵头负责的范围,但他还是把这件事接了下来。 “群众的事,必须接。”何张辉说,为了赶工期保证进度,他一天2个电话督促负责入户的干部,“灯没关就是村民还没休息,就要抓紧时间做工作。”只要有空,何张辉就一定待在现场亲力亲为。完工后,施工单位负责人说:“在这干是最快活的,你们都是追着我们问有没有需求!” “越是困难的事,他就越感兴趣。”同事们这样评价何张辉。 2017年3月底,距离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召开不到一个月,急需建成长1公里、宽9.5米的机器人大道。 怎么办?时任工程建设总指挥的何张辉不叫苦叫累,向雨水天气要时间,200多人的施工队被分成3组,24小时连班倒,突击阶段何张辉甚至晚上就睡在车里,最终仅用21天时间就完成了道路通车,圆满保障了峰会的顺利召开。 与其“等靠要”,不如“赶拼超” 灯具、消防用具一直是梁弄的支柱产业,梁弄也曾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户外灯具制造基地。转折出现在1996年,四明湖水库从灌溉用水调整为饮用水源,曾经的纳税大户,因存在污染可能性需要关停。 “尽管老区发展有短板,但拥有红色资源、绿水青山等独特优势,与其‘等靠要’,不如‘赶拼超’。” 何张辉积极探寻推动老区发展良方,逐步谋划形成了“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 为了将蓝图变为现实,何张辉带领镇村党员干部,坚持高水平规划设计、高质量招商选资、高标准建设管理、高强度宣传推介,成功促成百岁山食品饮料项目落地见效、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健峰培训城建成营业、CCTV发现之旅云创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给革命老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据统计,去年梁弄镇接待游客1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8%;旅游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5%,均创历史新高。 只要群众生活好,再苦再累都值 “只要群众生活好,再苦再累都值得。”这句话何张辉经常挂在嘴边,他说自己也是农民的儿子,无论做什么首先要把群众放在心中,“做任何工作,都要取得群众的理解!” 2017年镇上如意路两侧外立面改造,涉及约400户农户。怎么改?何张辉在立项前就有了主意:将设计改造方案印在纸上,做了1.1万份专刊分发给相关各户征求意见,以幢为单位确定改造样式。征得同意后,项目立马动工,何张辉每天坚持在现场指挥,有时候直接睡在车里,项目最后顺利提前完成。 十年间,何张辉有多次进城机会,然而每一次他都向组织表达要继续扎根老区的愿望。一路走来,何张辉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用真情实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