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第17条”提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这就意味着今后小学和初中都将实行公民同招,民办学校报名超额要摇号。(7月10日澎湃新闻) 尽管早就有迹可循,但靴子落地的一刻,还是超出了许多人原本的设想。“不得面试”“摇号录取”,这一系列举措,堪称给民办学校投下震撼弹。 所谓民校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实则是政策红利的产物。长久以来,管理民办学校主要还是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而非“义务教育法”,这客观上使得民校相较于公立学校拥有了大量的“额外权利”。游戏规则的失衡,注定了结果的失衡。 可以预见的是,此举所影响的,绝不只是民营办学者,还有家长和学生们的心理预期和行为选择,其势必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过去,民办和公立学校,从来都是两条线,其内在逻辑是差异化、多元化办学。而今后,“公民同招”,管理思路的转向,是显而易见的。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换言之就是,民校的自主招生权被上收了。客观而言,这并不令人意外。在此前多年的实践中,民办中学依赖“掐尖招生”所积累的生源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乃至于对公立学校构成“碾压”态势。这种非对称竞争,既不公平也不健康。其一方面催化了全社会的教育焦虑情绪,家长们为了让子女考进民办名校,疯狂给孩子补课、加压,学生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这种状况也导致了公立学校优质师资的持续流失,久而久之,“民校强公校弱”的格局更是变得积重难返。 从理论上说,统一“摇号录取”,将从根本上斩断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所构成的市场化攫利同盟。随着民校失去了“优质生源”的先赋优势,其神话或许也将“破产”。当然了,这对于民办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不再是“顶尖学生”集中营的民办学校,只能更专注于苦练内功。 保障民间办学的自主性、灵活性是一回事,维护全社会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则是另一回事。之于此,除了要求民办学校摇号录取之外,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然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