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7月3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大上的“小黄狗” 必然难敌“破烂王”

    近来,伴随着财经新闻上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小黄狗”破产重整的消息,社区里停用很长时间的垃圾回收机“小黄狗”也被重启。本周,北青社区报记者在海淀多个社区看到,目前大部分机器设备已能正常使用,但居民的使用热情却似乎没那么高了。(7月29日《北京青年报》)

    垃圾强制分类,似乎让垃圾回收产业一夜间成为蓝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垃圾中可再生资源的回收,早已存在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之中,未分类时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类是走街串巷的“破烂王”;另一类则是翻垃圾桶(堆)的捡拾垃圾者。他们作为垃圾回收链条终端存在,靠还是内在利益的涵养,通过价格来分配利益。这些早已经给垃圾分类回收烙上了清晰“经济性”的烙印。

    垃圾强制分类的确让分类投放服务变成一种刚性需求,这也给回收对接服务提供了机遇,诸如“小黄狗”之类的智能垃圾回收设备小区的布局应运而生。

    然而,这并不能改垃圾回收的经济属性。与传统走街串巷相比,其成本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设备的购置需要不菲的成本,设备的运营维护、垃圾的清运整理,同样需要支付费用,而试图通过低于市场回收价格来回收居民手中的垃圾,又显然没有竞争力。“小黄狗”回收价格只有“破烂王”的30%,明显没有吸引力,由此缺乏盈利预期,服务跟不上、承诺兑现不了,又会遭到居民用脚投票。

    应当看到,垃圾回收虽然是产业,但也是微利产业,对运营成本的把控不容忽视,这也决定了回收环节不能片面地追求“高大上”,特别是不计成本盲目的“设备化”。如果只是单纯市场的竞争行为,可能会带来投资的巨大风险;如果是政府推进垃圾分类的配套措施,则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推进垃圾分类,也要顺应市场客观规律,有序引导垃圾市场回收对接居民的分类服务。因为市场是理性的,谁能给予居民收益与便利最大化,谁就可能成为可回收垃圾回收的稳定渠道。某种程度来说,“破烂王”比“大黄狗”更值得居民选择。这对市场来说是一种警示,而对政府推进垃圾分类来说则是一种启示。垃圾回收服务,改造和扶持“破烂王”链条向终端延伸,或许才是务实管用之策。

    木须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