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王铎 |
日前,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抽检50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近两成。周大生、中国金店、中国黄金等多个品牌上榜。主要存在质量偏差、贵金属纯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对此,@周大生珠宝 日前在官网发布声明称,不合格产品陈列时间过长,经清洗抛光造成重量损耗,因店员操作疏忽没有及时更新信息,造成了重量偏差。(8月21日中国之声) 那些有头有脸的大品牌,竟也在“质检抽查”中折戟沉沙。 “9批次贵金属不合格”,这其中所涉及的很多都是公众耳熟能详的名牌。而在被曝光、被围观之后,相关企业便迅速展开各种花式自救公关,可谓求生欲满满。中国金店表示“不合格产品是加盟店私自采购的”;周大生则更是给出了“重量洗掉了”的魔幻说法……就网友直观感受来说,类似回应颇有甩锅和侮辱智商之嫌疑,只是苦于“没有证据”,也只能例行调侃打趣一番了。 “不合格产品陈列时间过长,经清洗抛光造成重量损耗”,洗着洗着竟然把黄金制品洗轻了?这是怎样的重手?又是何等的豪奢?经年累月,想必没有一家金店经得起如此损耗!再者说了,就算确有清洗抛光造成损耗,也应该重新称重标识才是。其实,在此事中,消费者并不在乎“缺斤少两”的原因,而更多还是聚焦于“缺斤少两”这一事实本身——管你重量是洗掉的还是吃掉的,货不对板、标重虚高,这已然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 “黄金饰品重量洗掉了”,这貌似无厘头的鬼扯,实则细思恐极。若是真的,那是否说明有关企业在商品保管、维护的整个过程,存在技术和操作上的根本性缺陷?这是否意味着还有其他产品也发生了同类“损耗”?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某些黄金品牌在“内控”环节漏洞百出,并没有展现出必要的诚信精神与职业操守,这几乎注定了会在终端零售柜台挖坑埋雷。就贵金属这一专业门槛极高、相对封闭的行业来说,信息不对称的消费者,很难发现其中猫腻。 所谓“缺斤少两”,不过是贵金属制销产业最低级的欺诈伎俩罢了。现实中,许多金店都会提供所谓“复称”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可是,诸如“黄金掺铱”“辅料以次充好”等高阶玩法,消费者则根本就无从知晓。为了避免被坑,理性的消费者一般都会优先选择大品牌购买金饰,可是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结果,则再次表明就这一行水之深、门道之多,简单的品牌信誉背书并不可靠。 “黄金重量洗掉了”一说,不管是真相还是说谎,终究都让我们更为不安。让贵金属制售行业重拾道德与秩序,这只能有赖于更高频次、更严格的质检抽样,依赖于更成熟的市场化第三方检测,依赖于对消费者“索赔权”的全方位力挺。唯有如此,才可倒逼全行业自重自律。然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