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智能电视普及以来,它的开放式系统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服务。但与此同时,观看电视的过程中开始出现种种干扰:关不掉的开机广告、弹出广告,更让用户不安的是,不知从哪天开始电视还在默默“收集”着你的收视习惯。(据8月21日《北京晚报》) 智能电视机已走进千家万户。但是,在智能的同时,开机广告和弹窗推广也令人反感,更甚的是电视“看”你现象——电视还在默默“收集”着你的收视习惯。 以消费者的真切体验为例,电视上不知何时弹出了“酷云Eye(眼睛)” 窗口,会显示这个台这个节目的实时关注度和推荐指数,其数据来源于智能电视机和机顶盒的实时数据回传。 应该认识到,在没有经过消费者确认的情况下,电视“看”你显然有侵权之嫌。诚如专家表示,数据商与厂家进行合作,智能电视在出厂前内置了软件开发工具包,电视就可以直接收集数据。 但是,在购买时就应该进行告知。因为消费知情权是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而且,消费者对此类数据收集也有权利说“不”,数据商与厂家不能对此忽略。 即便有的商家表示只采集、分析,不构成对用户隐私的侵犯,同时承诺永不研发记录和储存用户姓名等敏感信息的技术。但是,在黑科技无所不能的当下,即便有良好的意愿,也不排除用户的隐私被智能电视机监控。而且,去年媒体就曾报道过,针对50款智能家居APP测评显示,半数没有隐私政策,隐私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针对此类现象,数据商与厂家须切实负起责任。比如,智能电视广告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关闭”权;还如,借助功能软件收集用户数据,当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再如,应防范强制弹窗给消费者带来的骚扰,尤其是要规避默默索取用户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唯有如此,消费者观看智能电视才会放心安心。 同时,也正如专家指出,“数据采集的种种问题,其实不单是智能电视行业的问题,而是整个数据时代的潜规则和隐患,是所有互联网相关行业都会触碰到的个人数据安全问题。”诚如斯言,对于涉及公众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的问题,既有必要完善法律法规,又有必要建立完备的行业安全标准体系,更有必要强化市场监管,从而筑牢数据安全堡垒。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面对广告及信息收集的侵扰,并非只有被动接受,对一些不法侵害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尤其是,在购买智能电视机的时候,更需要留意的是相关隐私权益的保护。唯有如此,智能电视才不会肆无忌惮偷窥我们的生活习惯。杨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