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9月0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钢琴奶奶” 遇上了“贵人”

    高龄老人莫志蔚捐赠10架钢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8月29日,她捐出的最后一架钢琴落地鼓楼地铁站,她第一个弹奏,感谢帮助她圆梦的热心人(《现代金报》8月30日)。

    公共钢琴的安放点,一般选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这样市民才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可是,让莫奶奶没有想到的是,寻找安放地点比捐钢琴更难。

    正当莫奶奶一筹莫展之时,第一位“贵人”出现了,就是宁波的媒体。打从记者在微信朋友圈获知莫奶奶希望捐赠钢琴的信息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几家媒体,都敏锐而又积极地做了连续报道,记者的呼吁产生了“一呼百应”的效果。

    紧接着,第二位“贵人”出现了,那是热心的宁波市民。宁波人历来就有帮困扶贫的传统。媒体发出声音,企业界、社会组织、普通市民群起响应。有的腾出合适空间,有的提供场地线索,十个安放点顺利而又快速地解决。随后,教育界、慈善机构、钢琴安放单位等共同商议,帮助解决活动举办和后期管理问题,500多人踊跃报名,愿意成为公共钢琴管理的志愿者。

    钢琴安放在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不仅能给市民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同时又是对城市文化素养的一种引导和提升。在相对富裕起来的宁波,莫奶奶的“雅捐”和热心人士的热烈响应,可以看作市民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追求。

    一架钢琴,它在来去匆匆的脚步声中,加入了美妙的音符,让一条街道、一座城市洋溢起浓郁的艺术魅力;随意的弹奏,自发的掌声,又让人与人之间多了几分温度。所以,珍惜公共钢琴,守护公共钢琴,应该成为我们的共同意识和责任。前两年,国内也有城市设置过公共钢琴,但结果不甚理想。宁波的这次行动,有如此良好的开局,还有兄弟城市的前车之鉴,可以预计,公共钢琴在升级宁波城市文化、推进宁波文明建设上,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这是市民的共同期望,更是耄耋老人莫奶奶的殷殷初心。张登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