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扬 十一,乘着雨中的风,带上一张淡蓝的车票,我踏上回家的路。黎明捎来的困意伴着高铁上舒缓的音乐裹挟着我进入了梦乡,再醒来时,窗外霁色已如晴画,台风米娜带来的阴云不见了,一望无际的是金光耀眼的麦田。 车厢里,尽是收看阅兵直播的声音。听着手机里震撼的踏步声,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美景,一声感叹不由自主:“祖国真是繁荣富强了!” 姥姥曾坐在小马扎上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火车。 那年她十七岁,假期里坐上从天津前往石家庄的铁皮火车,坐在硬板凳上看着窗外摇摇晃晃。“兴是比老牛车快不点儿,那也和老牛车似的吭哧吭哧,吭哧了不得有十几个小时,好容易晚上八九点到了石家庄,出站的时候天早摸黑了。”说起这些时老人的微微蹙额,使她如海般沧桑却平静的脸上起些了波纹,接着又放出一丝丝光来,“那年我们家算中农阶级,条件勉强过得去,买得起火车票。不少人还买不起呐!所以那时候火车还不忒挤,不像后来六十年代到文革那时候得扒窗户才能进的火车。”我听着她缓缓讲述那些事儿,好像是有些幸福,却又有些羡慕如今的时代。 而母亲与火车有关的经历似乎更艰难些。 恋爱时的她去见父亲,本费尽心力买上了从老家去往南方的车票,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载满了乘客的火车驶离站台。“一到站,车门一开,车上的人都跟洪水似的涌出来,列车员就把车上的人往里推,又把站台上的人往车上揣,铃儿一响就拼命给自己挤一个小空扒着人群上去。”上不了车,母亲就跑回去退票,将千余公里的路程分为小段,不停地倒车,奔赴下一段路途。我可以想见长途列车中由烟味、酒味、汗味和食品味夹杂而成的污浊空气,可以想见摩肩接踵的、只靠得着人却又靠不住人的环境,可以想见一个个充满疲惫的身躯……那年,母亲用了三十六个小时,没有合眼,没有坐下,终于牵住了父亲的手。 小时候,我和母亲坐卧铺回家。 火车在祖国的土地上奔跑,一路向北。下午三点上车,次日同时到达,不多不少整整二十四小时,地球更新了一个日子,我们行了一千四百公里。晚上卧在黑暗里听火车轧过铁轨的声响入眠,醒来下到附近的站台伸展手脚并买些水果和过路站的特产,那时我便认为火车上的自己,是幸福的孩子。 2012年春晚开场,一辆蓝白色的崭新的动车停在了舞台上,完完全全地吸引了我的目光。 “动车”!“高铁”!多么美好!而此时此刻的我,坐在飞驰而过的高铁上,望着远方的麦田和山、一晃而过的鸡鸭和老牛。有阳光照射,有空调送来清凉,有免费的WiFi为满车的旅客看阅兵直播提供便利。我踩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捧着似箭的归心登上新时代的高铁。我坐在宽敞的暖黄色的座椅上,累了便休息,小憩之后便可以捧起一本书。正午之时,举起手机扫描扶手上的二维码,点一份乘务人员精心准备的午餐,一盒佳肴便从餐车被端送过来。原本漫长的路途会很快过去,江苏、安徽、山东、天津等地的站台也都会很快略过。七小时之后再次踏出车厢,我的脚下将会是家乡的土地。 从老牛火车,到绿皮火车,再到动车和高铁,几十年来中国铁路的变化,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是多么显著,多么令人赞叹啊! 两条铁轨,简单而平凡,然而从它们身上驶过的,是时代的痕迹。也正是平凡的它们,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发展,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架起了日行千里的梦想,架起了属于中国的新时代! ●点评 外婆、母亲、我,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主人公,不同的交通方式,不同的人生故事和社会内容。蒙太奇的手法,真实的社会情境,小切口里见宏大主题,我们不能不赞叹同学精巧的剪裁和结构能力。本文语言节奏感明显,外婆的自叙语言舒缓,带入感很强;而文章开头语言明快,有诗歌的跳跃的意境和韵味。 宁波市名师、宁波教育局教研室 毛刚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