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性化返航”不宜复制

    众所周知,为非危急事务返航十分罕见。一则这趟航班乘客并不多,大概只坐了一半,二则重新起飞后,“机长超级厉害”,高速飞行为乘客弥补了一些时间损失,所以这次人性化返航没有造成太大影响,既化解了老年乘客悼念亲人的燃眉之急,又不耽误其他旅客行程,看上去两全其美,成为完美呈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仁爱之心的特例。

    然而,样本除了带给我们感动之外,还应该给我们警醒,拨开温暖的面纱,我们还要看到这次返航的巨大社会成本:最直接的就是对其他乘客的行程影响。据报道,爆料乘客用百米冲刺才赶上了后面的高铁,避免了车票浪费,那么是否有其他乘客因此旅程受阻、遭遇损失,我们无法得知。

    再就是晚点率。因为重新返航,航班比原定的时间晚点了。虽然获得了其他旅客的同意,然而数十名乘客、多个部门为两个人返航,其社会成本未免太大。

    更不容小觑的是,“人性化返航”隐隐释放出的危险信号,即飞行规则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情状、管理部门的“一转念”而转变。这其实不是一个良性示范。众所周知,航空飞行属于特殊运输,有着诸多禁忌,比如起飞和着陆时禁止使用一切电子设备,空中管制、机场安检都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对天气状况的要求也远高于地面。一系列明确、严厉的管理制度,才是飞行安全的根本保证。一旦轻易打破,后果不堪设想。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遵守飞行规则当是飞行安全不可缺失的前提。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才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公平正义的基石。人性化关怀不能以牺牲他人利益和规则为代价。因此,“人性化返航”不宜大肆渲染,更不宜盲目复制,而如何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规则与人性化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是每个乘客、每个部门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斯涵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