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志愿者在宁波北高速卡口给过往车辆人员量体温。通讯员供图 |
 |
江北区实验幼儿园郑华老师正在包装口罩。通讯员供图 |
“我报名,我先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江北区教育系统涌现出多路志愿战“疫”小分队,党员干部、教师主动请缨,展现了江北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相信,众志成城之下,疫情会过去,我们也终将迎来春暖花开。□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郑时玲 下沉村社、奔赴高速卡口 守好抗“疫”第一道防线 二月初,江北区教育局启动“干部下沉支援社区(村)行动”,先后组织150余名机关干部、学校教师下沉到庄桥街道、洪塘街道、中马街道、文教街道,支援卡口管控和联防联控工作。 庄桥中学、庄桥中心小学、费市小学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校长们说:“我们学校离庄桥街道这些村社近,我们来!” 在庄桥中学,“我报名!”“只要需要,我就在!”……短短几十秒,志愿报名名额爆满。在这些人里,有50多岁的老教师,也不乏孩子尚小、甚至有双胞胎要照顾的年轻妈妈。排查登记、体温测量、劝离流动人员、推行甬行码……下沉活动至今仍在继续。 此外,2月11日至15日,10名机关干部和教师志愿者赴宁波北高速卡口开展志愿服务,在每天的00:00—6:00时段,协同交警和医护人员共同守好宁波的北大门。 “你好,请配合量一下体温!”“请下车做一项信息登记!”……志愿者们手持额温枪,给车上的每一位人员测量体温,登记车牌和人员信息。一套规定动作下来,一辆车至少要五六分钟。那些天几乎夜夜下雨,寒夜之中,他们不停地跺脚取暖。然而你看到的他们,永远干劲十足。 信息技术老师变身“程序员” 编写代码助力疫情数据汇总 “从2月3日开始,我们一共有14名信息技术老师积极协助江北区卫健局进行数据处理,主要通过优化数据表格、写代码代替人工查找统计等方式提高统计效率。”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费海明介绍。 2月3日,他和江北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马龙来到江北区卫健局进行任务对接,随后便组织区内信息技术老师分工协作,设计代码,原始数据预处理,汇总与校验……14名教师轮值在线上岗参与战“疫”。 “从各个街道汇总上来的表格数据量很大,有时候一张表格就有7000多个数据,所以我们利用专长通过代码设计来帮助数据处理,效果不错。”马龙说。 5天后,又有8名信息技术老师响应号召,奔赴江北区的八个街道,协助各街道的数据处理工作。 口罩生产缺人手 他们成了生产线上的“编外员工” 自2月21日起,一支由江北区教育局机关干部、江北区幼儿园老师、中小学音乐体育老师组成的“宁波版新型民用口罩包装”小分队,成了华伦瑞泰流水线的“编外员工”。 疫情当前,企业返岗人手捉襟见肘,江北区教育局通过江北区经信局了解到这一“堵点”后,先后组织105名干部教师,轮流上岗参与志愿活动,至3月5日累计包装口罩近15万件。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们迅速学会了口罩包装的各环节:清理浮灰、修剪线头、折叠口罩、点数熔喷片、仔细包装。大家分工合作,速度越来越快,看着身旁堆砌起来一沓沓包装好的口罩,听着厂方每次统计的口罩数量日趋攀升时,心中洋溢着满满的踏实感。”江北区实验幼儿园郑华老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