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战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3月2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业季碰上疫情期,如何应对?

心态好、脚踏实地才能觅得先机

    【开栏语】 因为疫情,2020年的高校就业季注定不一样。招聘会从线下走到线上,面试从会议室搬到微信、钉钉和扣扣,用人单位和应聘学生从“面对面”变成“屏对屏”。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求职路上的纠结、烦恼,抑或是应聘成功后的喜悦和兴奋,可以和我们聊聊。

    老师们,你们辛苦了!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你们的感触比同学更深,你们的思考和观察对他们更有帮助,我们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即日起,本报将联合各高校开设“从校园到职场,我们追梦不止”专栏,关注高校就业形势,关心同学们的就业经历,欢迎大家分享。

    为了全力考研错过去年秋季招聘的胡波,并没有等来理想的成绩。本打算今年春季招聘再发力,却不期而遇碰上了疫情,这让胡波有些担心。

    不过,前两天好消息传来,他被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聘用,岗位也是他喜欢的地下工程。胡波一边做毕业设计,一边谋划着疫情过去上岗前的毕业旅行。

    这是他在这个春天听到的最好消息。□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翁晨丹

    考研失利后迅速调整心态应聘成功

    胡波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他的成绩一直排在全班前五,考研对他来说,更多的是学术科研方面的追求。

    “我对地下工程方面很感兴趣,但是本科涉及不多,我想读研深造。”胡波确定目标,去年全力考研,报考学校仍在宁波,胡波说自己很喜欢这个城市。

    2月15日以后,各高校考研成绩陆续放出来。胡波总分300多,但数学成绩不过关,胡波觉得复试无望,陷入焦灼。

    “因为考研错过了去年的秋招(秋季招聘),春招碰到疫情,还不知道行情怎么样呢?”困在金华东阳老家的胡波有点心慌。但很快,他发现学校就业平台上的招聘信息持续更新,辅导员老师也会及时把城建、地产等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丢到群里。

    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胡波向三家企业投递了简历,两家进了面试,一家是上海的建筑企业,一家是浙江交工集团。

    “微信视频面试,上海那家是一个HR,两个项目主管,三对一,浙江交工是一对一。”胡波说,相对于线下“面对面”,视频面试他有些紧张,不过HR像拉家常,胡波慢慢放松下来。

    “专业聊得不多,聊的都是学习生活上的事。”胡波说,他自认加分题是“你在大学期间最骄傲的一件事”,有过学生会管理工作经验的胡波聊起了他组织的一场晚会,从节目彩排到线上线下拉票评选,胡波回答得条理清楚。

    两家公司都向他投来了“橄榄枝”,最终他选择浙江交工,并不是因为薪酬,而是对方给的岗位正是他的兴趣所在——地下工程。

    “眼下做好毕业设计,等疫情过去上岗前,和同学来一趟毕业旅行。”胡波说。

    点评

    人生的路不白走 每一步都算数

    胡波大三当选学联副主席,为了搞好一场活动,他熬夜改方案,耐心和各个部门沟通协调,学生工作的历练,让他各方面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考研失利后,我看到他的朋友圈,第一时间跟他沟通,跟他聊下一步的计划,让他关注群里的招聘信息。没多久,他就告诉我面试成功了。我想,备战考研的过程也是巩固梳理知识的过程,人生的路不白走,每一步都算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辅导员 李扬

    适合自己的比较重要 放弃央企进入本地房企

    韩旭栋也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专业是工程管理。

    对于找工作和考研,韩旭东没有纠结,去年11月就找到了实习单位,在宁波一家房地产企业。虽然是家央企,名头大,但韩旭东做得并不开心。

    “每天在办公室,没有下工地,专业没用上。”韩旭栋实习一个多月,春节放假后回到余姚老家,没想到疫情袭来,他在家待了一个多月。

    “宅家有没有担心找工作的事?”

    “有,但我心态还算不错,没太着急。”韩旭栋认为,疫情虽然影响了复工复产,但土建方面的用工需求没有变,在建项目总要开工的。

    身为工程管理161班的班长,他了解到全班25个学生,除了考研考公务员的,大部分同学工作找得还算顺利。

    很快,机会来了。在宁波本地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工作的学长发来了用工需求,韩旭栋投了简历,视频面试应聘成功,很快走上了实习岗位。目前已在工地上干了两个星期,主要负责精装修。

    “每天去工地每天都在学习,而且身边都是年轻人,蛮开心的。”韩旭栋信心满满地说,这次实习期满转正的可能性很大。

    点评

    心态好脚踏实地 才能觅得先机

    韩旭栋一直担任班长,认真勤勉负责,热心帮助同学,大家都很听他的。另外,他在学习上也非常认真,目标明确,执行力很强。

    第一次实习不满意,他也没气馁,反而认清了自己真正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和目标,很快他抓住了第二个机会。从中可以看到,就业中保持稳定的心态、踏实稳健的方向和目标是非常关键的。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思政副主管张腾

    记者观察 

    电商、网络运营 需求增多

    叮叮叮,海量求职信息在班级群里响起;咚咚咚,辅导员老师电话指导简历和面试,从校园通往职场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奋力奔跑。

    这场看似不一样的就业季,从根本上来说又没太大不同。和同学们一路攀爬的求学路一样,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求职路上考察的依然是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只不过,打分的不再是老师,而是HR,答卷不在考场,而在生机勃勃的广袤大地上。

    当高校就业季碰上疫情期,宁波高校及早谋划搭建网上求职平台,推出“云招聘”“云洽谈”“云面试”。记者采访中发现,随着复工复产和经济生活的恢复,疫情对高校就业的影响逐渐减小,但对旅游、机械和大文科等部分专业来说,毕业生仍需做好积极应对。

    记者在采访中同时了解到,疫情对旅游、餐饮、中小微企业影响较大,相对应的部分高职专业学生就业空间压缩,薪酬降低。不过,疫情催生的电商、服装设计和网络平台运营等学生需求量增多,部分宅家的毕业生提前进入岗位。

    “受疫情影响,部分专业对应的行业用工需求压缩,高校应届毕业生应该做好积极应对。”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老师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