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13日,李惠利中学,学生正在认真上课。记者 张培坚 摄 |
4月13日,第一批高三年级、初三年级的学生重返校园,寂静已久的校园迎来了学生们的欢笑声。 从空中课堂重返教室面对面授课,如何顺利衔接?这又是广大师生面临的新问题。记者从各所学校了解到,作为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指导部门,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的专家们给出了很多“锦囊妙计”,老师们正在积极应对。 □记者 李臻 林涵茜 徐叶 家长的担心,学生的苦恼 网课学得像“夹生饭” “终于快开学了!‘神兽’可以归笼了!”陈女士的女儿读初二,孩子即将重回校园学习,让她舒了口气。但和朋友聊天后,她又有了新的担心:前段时间上网课的效果到底怎样?回校后能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从二月中旬到现在,网课上了两个月,各门课都上了好几单元了。但是女儿一直说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陈女士说,“回校后,这些已经上过的内容,老师是重新上过呢,还是只是复习下就过了?如果不扎扎实实补一下网课内容,这些知识就像夹生饭,这块基础就弱了!” 小林同学今年读高一。自从学校开网课后,每天平均有4到5节课,老师上的都是新课,上完课后也会布置作业。但让女孩苦恼的是,网课不像线下上课,老师一讲得快,她就来不及做笔记。同时,在家学习也不方便和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虽然课后花了更多时间,但学习效率不比在校时。 多所学校都先摸底 思考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 “线上教学为疫情期间教学解了燃眉之急,为减少疫情对中小学影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线上教学因学生的自律性和家长的管理力度等不同,造成个体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线上教学的节奏比线下教学快不少,同时弱化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当记者问及上网课以来的感受时,慈溪市上林初中的罗老师这样回答。 如何衔接好线上、线下授课,这也是最近学校和老师们都在思考的问题。 “第一周,我们最主要工作是让同学们收心!”宁波中学张海娣老师既是班主任,又担任两个高三班的英语课,“现在高三同学回到了学校,我们准备要摸下底,大家这段时间在家复习得怎样?各门课都会在这周进行统测,再分析学情,希望尽快把学生在校学习的那种心情给调动出来。” 陈芳是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数学老师,她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制定了一份“四小学生线上学习问卷”,针对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问题向学生进行调研。“通过问卷,学校会更合理地编制摸底小练习、制订学科教学计划、补学方案等,更好地做到线上线下教学衔接。” 慈溪市上林初中学校副校长岑张潮说:“学习就像一台机器运行,前两个月有些卡住了,我们将利用开学后的两周,慢慢地加润滑油,让学习这台机器开始正常运行。”据介绍,学校计划利用开学后的两周时间,由教研组、备课组集中研讨,将这学期的内容重新梳理,形成共识,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两表:复学后两周教学衔接表和整体中考复习计划表,做到一校一案甚至一班一案,确保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无缝对接。 如何转换“频道”? 专家建议可以这么做 怎样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呢?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的专家给出了建议。 专家建议,从线上教学回归正常课堂教学,首先面临教与学“频道切换”,学校各学科组、备课组要对线上的教学内容作系统梳理,清晰区分“已学”与“未学”、“浅识”与“深知”,避免重复教学。对于无法在线上教学进行的学生实验等活动,在复学后要适时补上。应及时固化线上教学成果,珍惜并积累线上教学宝贵经验和资源,重视其特殊价值,让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合理补充与有效延伸,使混合式教学成为学习的新常态,并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 “线上教学会产生学生认知能力新的差异和学业水平新的差距。”专家要求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共同起点和差异性进行科学细分,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精准的教学帮扶。建立生生互助学习共同体,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教中学”,让学习相对困难生“在伙伴帮助下学”,力争缩小差距,在进步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让互助与帮扶成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针对毕业班的教学,各学校要统筹考虑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升学考试的特殊情况,根据中、高考时间安排教学,形成系统全面的复习计划与实施纲要,避免使用简单的“题海战术”。有序安排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努力保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