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2020年高考大幕就要开启。进入读秒阶段后,网友们纷纷为考生祈福,为梦想加油。 “出生于非典,成人于新冠”,这届高三确实有些特殊。紧张的备考冲刺,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被打乱了计划。刚刚开始进行大规模线上教学时,很多老师和学生搞得手忙脚乱。老师自嘲为“十八线主播”,学生同样状况百出。 疫情之下,千万高三备考生的备考生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居家学习与各种不确定性引发的焦虑、无助相伴相生。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加之疫情的日趋平缓,各地高三学生陆续踏入了久违的校园,渐渐适应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疫情固然对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和麻烦,但同样也不失为一种考验和成长。生活即教育,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一场几乎席卷全球的疫情,胜过一切教科书,师生从中可以学到珍惜生命、真诚、善良、感恩、包容、责任感、主人翁意识…… 相比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感悟提升,无疑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就几天后的高考而言,其作用便不容小觑。 随着高考的脚步日益临近,从知识储备层面而言,备考的最后阶段基本上已经定型。因此,眼下最需要、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调整好状态,确保在考试中能够正常发挥。然而,每年高考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既有正常乃至超常发挥者,更不乏严重失常者。 为何有些人“幸运”,有些人“不幸”呢?这仅仅是一种不可捉摸的“运气”,还是另有奥秘? 其实,“幸运”本身几乎没有“幸运”可言,“幸运”也是创造出来的。除了充足的知识储备之外,良好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考的就是一种心态。 每年大考前夕,不少学生都会陷入不同程度的考前焦虑:失眠、厌学、情绪低落、焦躁不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家长们,甚至比孩子还着急,或苍白无力地安慰孩子“考不好没关系”,实则每说一次都在加重孩子的负担;或请假不上班全程陪同孩子考试;或为让孩子考好四处求神拜佛…… 其实,考前自我调整说难也不难,关键在于通过引导考生正确认识考前焦虑,摒弃杂念,做到“每临大考有静气”。对于只知一味埋头看书的考生来说,殊非易事。但如果能在“风雨声中好读书”,发奋读书不忘心系天下、忧国思民,拥有这种眼界和格局的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淡定应考,并非难事。在这样的心态下,发挥最佳状态考出理想成绩自然也就不求而得了。 非常时期的高考,每一名考生都不容易。疫情下,高考备战路已足够波折,一群追梦少年仍在咬着牙坚持。其实,走到今天,早已是英雄。最后几天,这是与梦想的距离。接下来每一天,请用尽全力,专心备战,坚持到底。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冲刺吧,乘风破浪的少年!希望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胡欣红(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