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等违规行为的通知》,要求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同时,以附件形式,公布了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初中科学、义务教育语文、英语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详见浙江省教育厅官网) 为迎合家长和学生需求,各地培训机构热衷于超标超前培训,让家长、学生心生幻觉:咱们领先起跑了一步,再也不会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了。殊不知,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你比人家提前一年半载早认识了几个汉语拼音、几个英语单词和几道算数公式,远算不上人生赢家。这些最基础的知识,早一天迟一天学并不能决定你人生的发展方向,更无关今后的事业成败。恰恰相反,对小学低段孩子实行超标超前培训,不但会增加他们负担,损害他们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些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方面,没少出台相关禁令,可收效甚微。这次,浙江省教育厅特制定了负面清单,明确上述五科的超标超前范围。如让学龄前儿童学习汉语拼音,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英语书写训练等就属于超标超前培训。如此一来,既给培训机构戴上了紧箍咒,又为整治提供了抓手。 那么,怎样才能使负面清单落地呢? 首先,要加强宣传,正面引导。引导家长、学生破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解除他们的教育焦虑心理。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超标超前培训,绝非成才捷径。 其次,规范治理,健全监管机制。治理难度在于如何认定超标超前培训,这就需要一支由教研员、学科老师、教育局职能处室同志等组成的培训课程审查专家组,通过明察暗访,掌握培训机构的教学情况,对照负面清单,认定哪些教学内容、课程属于超标超前,并提出整改意见。 再就是对认定违规教学的培训机构予以惩戒。虽然超标超前培训算不上违法,但违规是肯定的。轻微违规当以教育为主,如果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应予以严肃处理,譬如列入办学“黑名单”,予以黄牌警告,甚至吊销办学许可证。 王学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