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镇中心小学 秦振朝 读余秋雨《山河之书》已经数遍,对每一篇美文都如数家珍,每每陶醉其中不知归途,于是尝试记录下阅读《都江堰》后心中的点滴感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摈弃书写空洞的文笔之美,谱写属于自己的山河文化,寻找天地间的地理文化、人文文化……开启了“苦旅的征程”的余秋雨真的是我们山河文化的书写大师。 人生天地间,得到阳光的恩施,月光的滋润,吸食天地赐予我们的一切,应该懂得感恩,应该知晓本分,敬畏自然,因为我们都知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人行天地间须遵循中庸之道,须敬三尺之上之神明。 一句“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道出了人与自然相处之道。看看屹立千年的都江堰,哺乳着整个四川盆地就知道了,人必须要顺应自然才会得到自然的恩施与厚爱。两千多年前的李冰治水成功,正是因为他采用了“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顺应水性的自然属性。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 大禹治水也是顺应了水的属性,水往低处流,如果采用围追堵截不让水流动,违背了水的属性,那到了一定的度就会受到水的制裁。 治水之道,为人之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来探讨下如何把握孩子的天性,来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时下常听到这样一种既轻松又紧张的母子关系:不学习时母慈子孝,学习时鸡飞狗跳。再看看卢梭的《爱弥儿》出版多年,经久不衰,其中原因也应该是卢梭倡导的爱的教育,自然教育吧。 马列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小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小孩子首先是人,人是需要并且渴望获得尊重与肯定。用陶行知的一段话来简单描述下小孩子:“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小孩子是充满好奇心,是活泼好动,是注意力的易转移,是模仿的天才……在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点后,我们进行的教育才有了向导性。从事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从肯定孩子的行为、态度开始,从利用好奇心的维度进行教学,如果能做到抛砖引玉,引而不发,如果能设置活泼的情景,融入孩子世界的视角来引导,并且做到以身作则的正能量教学示范等,而且从始至终用我们那份真挚的爱,那我们的教育何尝不会母慈子孝。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每一结果都有他的因缘。我们要去寻找导致事情发生的必然原因,去探究产生结果的那颗种子。去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同时我们在顺应孩子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就意味着要无底线的进行所谓的返璞归真的纵容教育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看看我们所罗列的治水之道就能略知一二,顺应水性,前提是给水辅佐以沟渠水道,正因为有了水道的引导以及两岸的限制,水才会沿着水道滋养两岸人民。所以我们在教育道路上,制订相应的教育教学纲目,进行因人而异,辅佐以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质的提升。 人人都说教师是园丁,孩提时以为就是一个简单空洞的口号。现在为人师已数年,才发现此言不虚。孩子们就像花园里的姹紫嫣红的花仙子,而作为园丁的我们更应该做好修剪的工作,让花花草草们尽情而快乐地沐浴阳光。 水之道,天之道,人之道,为师之道,教育之道,学习之道……一切都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