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江北区教育局为辖区内幼儿园非编教师特别设立优秀合同制教师年金制。办法规定,教坛新秀(含技能大赛)获得市级特、一、二、三等奖,分别按每年2万元、1.5万元、1万元计算累积;获得区级一、二、三等奖,分别按每年1万元、0.8万元、0.6万元计算累积。除了教坛新秀(含技能大赛)纳入年金累计外,还有其他荣誉和职称奖励标准。 (8月21日《现代金报》)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接触过一些幼儿园非编教师,从她们的言谈中,我能感受到她们的不平和委屈。有年轻点的,表示想离开现在的岗位,但又舍不得孩子们,十分纠结。是的,干一样的活,却同工不同酬,——算上年终奖,一年收入,在编与非在编的相差三五万,这还不算其他待遇,这怎么能让她们安心从教呢? 日前,在《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中,展示了一段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为258万人,其中事业编制总量55.6万名,即有超过200万幼师为非在编。 我不知道非编教师为什么高达200万,只知道这群人中有好多毕业于幼师,有教师资格证,且不乏专业能力优秀的人才,但由于某些原因被编制挡在门外,从此贴上了非编教师(临时工)的标签,不仅薪金福利低,社会地位也不高。 这些年,各地要求提高非编教师待遇的呼声时有所闻,但实际措施还不够。此次江北区出台办法,要给非编幼儿教师实施年金制,这不失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除了奖励幅度大,覆盖面更广,可以惠及大部分非编幼儿教师,这样既能让她们有奔头,能得实惠,还能促使她们安心从教,感受教育的公平、公正。 希望此项善政顺利实施的同时,笔者还希望江北区和其他区县市在提高改善非编幼儿教师待遇上做得更多更好。 一是增加编制数量,降低考编门槛。在2018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根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教育部明确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继续推动地方结合实际出台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及时补充公办园教职工,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 二是开辟多种培训渠道,提高非编教师业务能力。非编教师中有相当部分是没有学历,缺乏专业知识的,俗称阿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鼓励她们积极参加在职自学和脱岗培训,同时要在培训和物质条件等方面为非编教师培训工作提供方便,促使她们提升专业能力。 三是出台相关政策,确保非编教师的社会保障。除了薪金,非编与在编教师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如医保、住房公积金、职称(包括各项先进)评定等。这些待遇得不到提高,非编教师的社会地位就无法改善。据悉,随着年金制政策的出台,江北区教育局也将开放骨干、名师评比的非编组,形成与在编教师相同的“新坛新秀——学科骨干——学科名师”教师梯队培养体系,搭建非编队伍成长进步的平台。这一政策的出台,解决了此前非编教师评先评优的不公平待遇,问题让她们有了争先争优的动力和信心。既然可以改革评先评优条件,其他条件也是可以改革的,这取决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愿不愿意去改变。 王学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