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公示在社交网络上火了。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些岗位还是街道办事处的。经余杭区相关部门核实,这份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并非今年的,而是2018年初招聘人员的公示名单。 (8月23日《经济日报》) 继清北硕博“组团”去深圳知名中学之后,清北硕博“组团”去杭州街道办再次引发热议。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清北硕博在学历金字塔中处于顶端位置,街道办的工作繁琐冗杂,既不够体面、光鲜,也缺乏成就感,“清北硕博去街道办”是一种“下嫁”。有不明就里的人还调侃道,“一定要努力上清北,将来才有机会去街道办工作”;这样的傲慢与偏见,显然是一种固化思维。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清北硕博去哪儿就业,显然也是经过了权衡和考量。杭州街道办受到清北硕博集体性青睐,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的人才吸附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源于杭州对待人才的“真心实意”。同样是在街道办工作,不同的城市,其生存生态也存在着鲜明反差。 一个城市是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求职者自然会通过多种渠道去打破信息不对称。当一所城市能够给年轻人提供“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赢得尊重”的舞台,自然会吸引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街道办干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啥技术含量,“清北硕博去街道办”是用牛刀杀鸡,是一种大材小用的人力资源浪费。实际上,伴随着急剧的社会变迁,在一些人口流动迅速、人口净流入比较多的大城市,街道办的工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同样需要一些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更何况,清北硕博只要有真才实学,并不会一直在街道办工作,同样可以“更上一层楼”。 在一些大城市,名校研究生去街道办工作的其实并不少,只不过, “清北硕博”的符号性更强。在就业观念多样化的今天,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不管是到街道办还是到哪儿工作,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找到契合自己的价值实现通道才是关键。杨朝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