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散养土鸡不用鸡饲料,吃的是自家种的玉米……”镜头前,宁波财经学院大二学生袁梅怀里抱着一只土鸡,在村里的山头上“直播带货”。 这场直播,观看量达到了35万多,袁梅也成功帮养殖户销售出去30多只鸡。这个数据对“网红”来说或许不值一提,但对袁梅和她的团队小伙伴来说,非常可观。“说出来也不怕笑话,我们第一次直播,只有7个人观看。”□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王轶群 大学生想帮乡亲卖土鸡,咋卖? 袁梅住在贵州省普安县新店镇,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路狭窄崎岖仅能通过一辆车,而且雨季经常发生山体滑坡,阻断交通。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烤烟。“前阵子下了场冰雹,今年烤烟的收成肯定受影响。”袁梅说,仅靠种植烤烟,农民一年收入也只有2万元左右,“大部分村民会养些土鸡来补贴家用,但是杯水车薪,因为这鸡根本卖不出去!” 如何帮农户打开销路?袁梅想为家乡做些什么。 宁财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郭晨可,这个暑期忙到停不下来,他的“跑步鸡”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通过电商平台打通养殖户和消费者之间的壁垒,既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和渠道,也为消费者搭建直购平台。 “我们家也有一个养鸡场,我深知养鸡不易,好不容易等鸡苗长大出笼,销售成难题,养殖户赚的真是辛苦钱。”郭晨可想通过电商平台打通田间和餐桌,这个念头早在去年就扎下根。 师兄有个“跑步鸡”项目,合作! 眼下,电商平台多如牛毛,怎样才能玩出新意,吸引粉丝?偶然一次,郭晨可受蚂蚁庄园启发,为什么不能将虚拟的线上养鸡和线下真实鸡场结合起来呢? 在校友唐平冬的帮助下,郭晨可联合打造了“生鲜侠”平台,然后区块链技术植入到互联网养鸡中,给每只鸡套上脚环。“一来作为鸡的‘身份证明’,二来也能真实记录鸡的生长情况和跑的步数。”郭晨可说,消费者通过“生鲜侠”平台可从养殖户那里“认养”一只鸡,整个喂养过程在“云端直播”。养殖过程中,土鸡下的蛋也会通过快递邮寄到消费者手中,“不同的是线上虚拟的鸡线下也是真实存在的,鸡要跑够一百万步,才能出栏。” 为什么要跑够一百万步?郭晨可给出了答案:“根据资料测算,一只放养土鸡,在土鸡生长周期的3-4月是它运动量最大的,每天步数在一万步左右,在5月后因为体重增加,运动量降至五千步左右,所以用跑步量来替换生长时间是有理论基础的,也保证了土鸡的品质。” 当袁梅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卖鸡的信息,有人看到就介绍她去找郭晨可,一个想卖鸡一个有平台,两人一拍即合。 “我们的初衷是倡导用消费带动扶贫,通过消费品质升级来提升消费扶贫理念,打造‘造血式’脱贫。”郭晨可说,从一开始,这个项目就带着当代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感。 首次直播围观不超10个人,惨淡! 袁梅告诉郭晨可,老家的鸡卖不动是因为内销没市场,而外销交通又不给力。郭晨可决定先直播带货,后续再进一步谈在平台上签约养鸡的合作。 第一次直播,失败,一只鸡也没卖出去,直播间进来的人不超过10个。 “准备得不够充分,太仓促了!后续的宰杀、运输都没解决好,而且现在是夏天,活禽宰杀后必须三天之内送到消费者手中,谁来宰杀,如何运输都是问题。”郭晨可认为缺乏经验是主要原因。 郭晨可决定去一趟贵州。他们在镇上找到了一家有资质的屠宰场,集中宰杀、清洗。袁梅还从一家干货店里借到了一台真空包装机,把宰杀后的鸡封装起来,然后通过顺丰冷链发往各地,打通了山区电商直播卖鸡的最后一道难关。 第二次观看人次35万+,双赢! 第二次直播,袁梅干脆露天架起一口锅,现煮现吃柴火鸡,“我们后来也是在一些平台上学习观看了很多主播带货,恶补了一下带货技巧。” 这场直播,观看量达到了35万多,郭晨可和袁梅也成功帮养殖户销出去30多只鸡。“数量不多,但至少有35万人知道我们贵州普安有好吃的土鸡。”袁梅对这次的直播效果比较满意,但郭晨可考虑得更多。 “光让乡亲们觉得新鲜还不够,后续要解决的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问题,包括签约养殖户、技术培训、鸡苗选择、利润分成,甚至后面的品牌打造和其他农产品的销售等。让我们‘跑步鸡’带动乡村振兴,跑出一条致富路。” 记者采访时,郭晨可正在温州泰顺车头村,他们团队已经建立了第一个养殖基地。接下来,郭晨可准备和袁梅一起,帮助贵州普安的乡亲们卖土鸡。 项目稳步实施,喜讯一个个传来。据悉,郭晨可的“跑步鸡”项目成功入围了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决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