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9月1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残疾孤儿“订制”开学礼彰显大学温度

    单人寝室公寓、轮椅坡道、无障碍洗手间、志愿者帮扶团队……宁波财经学院准备好了!以超出浙江二段分线32分考入宁财院的残疾孤儿常华,下月将来校报到。为此,宁财院党委副书记吴勇带队,驱车5个多小时赶往衢州市常山县,送录取通知书和5000元新生慰问金,对接安排常华入校后的生活学习细节,主动接过爱心接力棒。(9月11日《现代金报》)

    自2014年河南李金生等三名盲人考生“破冰”高考以来,残障学生的大学梦愈加清晰、现实。相应地,也有越来越多高校拿出诚意和行动,敞开怀抱迎接残障学生,并为他们尽可能提供便利。

    对残障人士的关怀,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尤其是对于残障学生而言,克服重重困难,拿到大学入场券本就殊为不易,身体有缺陷却不放弃“求学梦”的心志更令人敬佩。此番宁波财经学院第一时间为残疾孤儿准备了无障碍寝室,组建志愿者帮扶团队,还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这些“私人订制”的开学礼,无疑彰显了大学的温度和品位。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迎进来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何让残障学生真正融入大学生活、学有所成,还有大量后续工作要做。对残障学生固然要特殊照顾,但个体的成长离不开群体生活,一味处处“保护”反倒容易造成人为“割裂”。破解这个难题,关键就在于让残障学生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大学校园之中。

    这一方面要求无障碍设施在高校各个角落进一步普及、完善、做好维护。这不是为了个别人大费周章,而本就是高校公共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需要帮助残障学生无障碍融入集体生活,让残障学生觉得自己就是群体中的“普通一员”。

    身体上的残疾可能成为生活的掣肘,但不能成为求知的壁垒。让残障学生在高校得到悉心照护,不仅是文明社会应有的人文厚度,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无形“教育”。“为像常华那样的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保障,是一所大学必须具备的人文关怀和温情。像常华这样身残志坚的学生,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也能鼓舞、教育一大批学生。这也与我们的办学理念相契合。”该校党委副书记吴勇的一番话,道出了个中真谛。因此,在个案之外,建立起普适的残障学生支持系统,让他们不惮于开启大学生活,是各高校需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本质上,大学之“大”就在于格局气度够大、人文理念够正、兼容并包的气息够浓。高校对残疾孤儿眷顾有加,彰显了人文温度。在此,笔者也想对残障学生说一声: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求学之门将始终敞开,大学的路也将越来越平坦。胡欣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