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爬树,下溪游泳,钻进草丛抓虫子……这些流传在祖辈甚至父母年代的童年游戏,如今在宁波重新翻红,成为遛娃界的热门项目,越来越多的宁波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野外,让他们做回“野孩子”。(10月20日《现代金报》) 相比于祖父辈,现在的孩子多了一项技能,即很早就学会了电脑、游戏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但也少了一项技能,即“自然缺失症”。两者互为因果,孩子越是沉溺在电子产品中,越是远离自然。这是好事吗?不,绝对不是! 在孩子所患的诸多病症中,我以为“自然缺失症”是后果很严重的一种。 首先,缺乏对自然及所有栖息在地球上的动植物的敬畏之心。他们不知世间万物的起源,不懂得什么叫生命共同体,不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次,远离大自然,一天到晚坐在教室里和家里,在校听课、做作业,在家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于是乎,近视眼越来越多,小胖墩层出不穷,体质不断下降,甚至早早患上了各种成年病。 其三,心理疾病日益突出。说起现在孩子的心理疾病,老师和家长都深感头疼和无奈。家长一句指责,老师一声批评,都有可能促成孩子离家出走,甚而跳楼轻生。至于患有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症、易怒症、注意力缺乏症的更不在少数。这些都是病,病因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远离自然所致。 严格讲,“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因此没有灵丹妙药。但必须治。怎么治?很简单,就像宁波家长正在做的那样,给孩子补上自然教育一课:上山爬树,下溪游泳,钻进草丛抓虫子……“自然教育是疗愈孩子‘自然缺失症’的最好办法。”正如海曙区章水镇中心幼儿园园长俞华萍所说,这能够使得孩子的感官得以发展,情绪得以释放,从而拥有更加健康的人格和心灵,为未来的成长发展蓄足能量。王学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