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1月0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耕教育也要渗透时代元素

    每逢假期,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走进田间地头,体验和学习农耕文化。如今,常有孩子闹出“藤上摘土豆”“树上挂西瓜”的笑话,因此开展农耕教育,不仅能让孩子们识五谷、有常识,更能让他们爱劳动、知勤俭。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0%的受访者感到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多。95.7%的受访者认为对青少年开展农耕教育,有利于他们长大后参与乡村振兴。71.9%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在春耕、秋收等季节,带学生参与劳动体验。

    (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大部分受访者力挺农耕教育,这与近年各地倡导“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农耕教育就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70后农村家长的记忆里,应该有“农忙假”的印痕。不少家长心疼孩子或担心孩子帮倒忙,让孩子在家玩耍。家长埋头劳作,孩子缺乏成人有效引导,加上玩兴大,所以其教育意义可能也有限。

    取消“农忙假”,并不是否定劳动教育,不管在什么时候,“爱劳动、爱粮食”的教育都不可或缺。只是,比起早先农忙假的“放任自流”,我们更需要正确引导,让孩子真正参与农耕教育。现在不少学校都在搞农耕教育,也组织了不少活动,比如组织师生去挖番薯等,队伍浩浩荡荡,活动热火朝天,但这更多的是丰收的喜悦,没有参与耕种、培育等,劳动艰辛的体验就打了折扣,也少了许多等待的期盼,学生更像是在经历一场乡村游。

    笔者以为,农耕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学校最好在外面承包土地,设立固定的农耕基地,让学生参与农耕的全过程,播种、除草、施肥,收获,农耕教育要有相对专业的老师,或者邀请当地农民跟进,那样,学生的体验更真实、更深刻。劳动是辛苦的,但过程是充实的,收获是幸福的,学生因此而更加热爱劳动。

    另外,尽管有必要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但是,社会在前进,其实许多劳动都机械化了,同样的农民,过去与现在已经大有不同。因此,农耕教育不要一味放大劳动的辛苦,在教育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科技革命、农业创新给农业生产,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让他们体会“科技兴农,农业兴国”的时代趋势,让他们知道农业与知识永远是不脱节的,让他们了解一些农业精英,知道“希望在田野上”,农业生产也大有可为。

    总之,笔者以为,只有渗透更多实践经验、时代元素的农耕教育,才是积极、有效的农耕教育,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爱劳动、爱粮食的良好习惯,也更利于他们立下振兴乡村的宏愿!

    冯海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