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的德育课 让孩子自己“做主”

奉化区实验小学戏剧“班班演”,让学生站上德育“C位”

401班同学表演《校园卫生间的故事》。 记者 张培坚 摄

    11月16日,周一早上八点半,奉化区实验小学升国旗仪式刚结束,全校1600多名学生最期待的节目——德育戏剧“班班演”,马上就要开始了。

    401班9名同学正在候场,他们用一周时间创编、排演的校园情景剧将登台首演。这并不是专为大活动准备的,这是学校一周一次,一个班一个主题接替轮演的“常规动作”。其主题涉及文明用餐、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活动开展一年有余,已成为奉化实小,乃至奉化教育系统的“品牌”活动。

    “我们把零敲碎打的德育活动,变成一项有规划、有系统的工作来抓,打破了师生对话、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写、自己演的德育戏剧,让校园文化浸润心田,让孩子得到成长,也把我们的‘戏剧校园’落到了实处。”奉化区实验小学校长郭昶说。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李倩 宋明 乌雯雯

    不占课时不搞马拉松排练

    9名小学生一周创编排练一部短剧

    这次,401班表演的是《校园卫生间的故事》, 2000多字的剧本有五幕,8个人物,近40条对白,通过水龙头和水池的对话,讲述了小学生不文明用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剧本还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让主人公“小捣蛋”穿越到4020年,感受气候干旱、地球缺水的危机。回到现实,“小捣蛋”幡然醒悟,从一个不关水龙头的“淘气鬼”,变成了环保节水“小卫士”。

    这部5分钟的情景剧,9个同学利用午饭后的时间,一周完成创编排练,至于表演和服装道具,也是课外交流揣摩。

    说到创编过程,班主任俞慧慧老师有点不好意思,她上周有两天在外出差,没时间指导,“交给学生们,没想到完成得还不错!”

    “选这个主题,是发现班上几个学生在卫生间把纸揉成团,浸湿了打水仗。总务处也反映手纸用得快,不是个别现象。”俞慧慧老师了解情况后不动声色,考虑借助“班班演”活动,上好“节约用水”这堂德育课。

    小学生不是专业演员,德育戏剧也不是重在“演戏”,可取之处在于“演身边人讲身边事”,用的是小学生自己的语言。

    台上小演员很投入,台下小观众很入戏。

    “我要让纸巾吸饱水,做个深水炸弹!看看哪个倒霉鬼会中弹呢?”扮演“小捣蛋”的戴家圆同学,演到卫生间里打水仗这幕,台下哄笑一片,有的同学却羞红了脸。

    “班班演”一年演出20多场

    背后是奉化实小戏剧文化“软实力”

    去年9月搬入新校区后,德育戏剧“班班演”便在奉化实小推开。学校校长指挥,德育处拿方案,大队辅导员负责实施,“班班演”成了每周一的固定节目。

    “我们筛选初定了20多个主题,从六年级开始,以班级为单位,依次选定一个主题创作戏剧。”奉化区实验小学副校长邬静娜告诉记者,推进一年多来,因为天气和疫情中断外,已组织开展了20多场“班班演”活动。

    众所周知,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文学、美术、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炉。从剧本创作、服装道具,到演员排练,环节多,要求高。奉化实小敢在教育戏剧上碰“硬茬”,不光是学校有实力,也是奉化实小的价值追求,要创建“实验气质”的示范小学。

    2017年,奉化实小开始了教育戏剧研究与实践,当年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走书”进校园,被列入校本课程;2018年,改一年一次的学校艺术节为戏剧节,同时构建了涵盖语文课本剧、数学绘本剧、英语短剧、音乐剧、德育小品剧、地方特色剧等六类教育戏剧课程;2019年9月,奉化实小搬入新校区,建起了戏剧长廊、戏剧社团、走书教室等等。

    正是有了三年积累,再加上校园环境的提升,学校校长郭昶才有底气推出德育戏剧“班班演”;也正是有了戏剧素养的沉淀,401班9名同学不占用课时,不搞“马拉松”式的排练,利用饭后一小时,一周完成一出短剧的创编排练。

    名场面、金句台词风行校园 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行为习惯

    “我们一个节目,参加宁波市教育系统第18届艺术节中小学戏剧比赛,斩获二等奖。从筹备到成型,用了一个月,我跟同行讲,人家不信的。”记者采访“班班演”时,奉化实小德育处舒静波老师把这支获奖的学生队伍拉了出来。

    “采访他们吧,他们都是从‘班班演’里挑出来的‘戏精’,组成这支获奖队伍。”舒静波指着601班的邬迪舟,“他去年演了《麻辣烤串》。”

    “我最近从国外引进了一个大项目。什么大项目?苏格兰麻辣烤串!用的地沟油都是进口的!” 舒老师话音未落,其他学生脱口而出《麻辣烤串》的经典台词。

    “你们以前爱吃麻辣烤串吗?”

    “爱吃,同学请客就是一把麻辣烤串,一人一串,要是几天不吃还想呢。”

    “现在还吃吗?”

    孩子们哄堂大笑,摇了摇头。

    “一看到麻辣烤串,就想到那句经典台词。哈哈哈,没人敢吃,更不敢请吃烤串了……”

    舒静波告诉记者,因为“班班演”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能从中挑出好苗子,作为文艺人才的储备。反过来文艺人才的储备,也为“班班演”提供支撑。

    作为省特级教师的郭昶校长,他对戏剧教育的感悟更深刻。“在推进教育戏剧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展现有所启迪,比如,语文好的写剧本,唱歌好的演音乐剧,美术好的做道具和海报,不怯场的当演员,他们之间的切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即使是做小观众,大家也能在戏剧中感知一种文化,观照一下自身,获得一个进步。”校长郭昶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