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吐不快

别让感恩教育 成为“形式主义教育”

    日前,四川资阳乐至中学校门口的一段视频引发网络热议。视频中,6名值日生佩挂绶带,分列校门两侧,迎接师生进校园,当教师开车进校时,就行90度鞠躬之礼,并大声喊“老师好!”视频引来大量吐槽。校方和当地教体部门答复称:“学生参加的是感恩教育等校园社会实践”。“鞠躬问好是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愿行为”……。

    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本身很有意义。但要取得想要的效果,可不能想当然。

    首先,当事学校一则让值日生6点50分(当地日出时刻前后)就开始站门岗,那加上清晨起床后盥洗、吃早餐等时间,相关学生非起个大早不可,自然影响睡眠;其次,学校大门口的交通组织管理极为混乱,人车没有分流,没有隔离装置,不见值日老师的影踪,值日生暴露于进进出出机动车前,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没有保障的场所接受所谓“感恩”教育,是不是太具有讽刺意味;再者说,值日生向开车的教师行鞠躬礼时,得不到教师回礼(当然教师也有苦衷,因为开车时不能分心分神),只能目送汽车闪烁着转向灯离去,这会妨碍学生正常的情感发展,对“恩”的感知水平反而会退化。

    感恩教育要取得效果,作为教育人,应有专业精神,让学生对“恩”能感并转化为行动。

    首先,感恩教育是一个长周期的教育活动,不会立竿见影,教育效果的显现是滞后的,因此,学校组织开展活动时,应让学生深度参与其中,活动前出点子、提建议,活动时乐投入、担主角,活动后能坚持、不忘恩,充分调动知情意行系统。如光有浅层次的鞠躬行为,难以产生教育成效。

    其次,要让施恩方与感恩方(施恩、感恩双方只是相对而言的)拉近心理距离。鞠躬之礼易让人产生距离感,有悖于平等这一核心价值观念的落实,同时学校要体谅开车进校的老师专注驾驶汽车不分心与回礼之间难以两头兼顾的实际,千万别将他们“逼”入尴尬境地,否则易让师生之间产生隔阂。

    还有,开展感恩教育时,要启发学生明白,如果学生能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阳光勤勉,孝敬师长,乐于助人,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不做有损学校荣誉的事,就是最好的、最实在的感恩行动。

    学校作为一个通过培育人来传承文明、发展文明的特定系统,理当让人文关怀更充盈些,专业精神更充足些,唯有如此,方能行稳致远。

    施立平 (慈溪市教育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