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高校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所高校的课堂复原宋代雅集 学生直呼“上课是享受!”

宁波财经学院学生在上《艺术品礼仪》课。通讯员供图

    制香、点茶、品茶、吟诗、下棋……在宁波财经学院《艺术品礼仪》的课程教学成果汇报展上,宋代文人雅集的场景被搬进课堂。

    雅集是古代文人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文人们通过焚香、挂画、瓶供、吟咏诗文、抚琴、礼茶等艺术形式陶冶情操,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沙龙。

    近日,在宁波财经学院的中国文化体验馆内,人文学院文管专业的30多名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一回宋代雅集的乐趣,不少学生表示,上课是种“享受”。

    □现代金报丨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毛心妍

    摄影 吴哲萍

    陈宇辉

    打香篆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个技巧活

    为了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到中国传统生活美学,在这场名为“茶香之约”的雅集上,任课老师汪染秋准备了不少制香品茶的器具,力求复原宋代雅集的场景。“我希望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教学内容更为深刻,互动的同时也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课堂上,汪染秋带着学生们体验制香、印香、品香、点茶、品茶。

    大三学生曾雯熟练地将香炉中的底灰轻压平整,把香篆模置于香炉之上,将学生制作的木樨印香的香粉小心翼翼地填入祥云花样的香篆中,“把香粉用模具压印成固定字型或花样,然后点燃,循序燃尽,这样一种品香方式称之为‘香篆’,也叫‘香印’或‘香拓’”。汪染秋在一旁讲解。

    “打香篆是个技巧活,香灰压得太紧实或太疏松,香都会灭。印香时,心要静,心无旁骛才能印出疏密得当的香篆。”随着香被点燃,一股浓郁的花香,夹杂着醇厚的木质香萦绕在教室中。

    这堂课还原《知否》里的点茶名场面

    雅集上不可缺少的是泡茶品茶的环节,课堂展示的是宋代流行的一种品饮方式——点茶。

    说到点茶,这群00后并不陌生。前两年的大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就有一个桥段,盛家老太太请孙嬷嬷来教导盛家三姐妹礼仪,其中有一项就是点茶。可见在宋朝官宦之家,点茶是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唐人煎茶,宋人点茶,明人瀹(yuè)泡,不同的品茶方式衍生出不同的饮茶器具。宋代文人很有趣,他们将茶饼或散茶磨成粉倒入茶盏中,少量多次加入水去冲点,用茶筅反复击打使其产生白色泡沫,品的便是那打出来的沫饽,沫饽色泽洁白且丰富细腻持久,意味着上等品质。”汪染秋介绍的同时,已有学生在展示点茶的整个过程,点茶时动作行云流水,不急不躁,将宋代点茶美与雅完美展露,围观者大呼涨知识了。

    遵循古籍复原香丸,学生们太牛了

    课堂一角还展示了学生们对茶器和香器的研究作业。“学生们根据《香乘》记载的传世香方复原了不少香品,如赵清献公香、寿阳公主梅花香、宣和内府降真香和江南李主帐中香等。”汪染秋。

    竺旭东所在的研讨小组成功复原出江南李主帐中香。

    “方子看着简单,做起来却差点前功尽弃!”竺旭东说,江南李主帐中香又名鹅梨帐中香,顾名思义要用梨制香。要将梨去瓤核切成瓮子状入香末,用牙签封住梨顶上锅蒸,使梨的皮肉分离,蒸将近50分钟等待梨冷却去皮,“但在梨肉与粉末研和过程中,我们发现梨存在很多水分,如果完全蒸干香味会流失,不立即蒸干梨肉又很容易变质。”在竺旭东小组一筹莫展的时候,汪染秋以多年制香的经验建议他们反复切割捣碎梨肉使其更为细腻,并与香粉一同放入过滤纸上去除剩余的水分,最后成功复原香丸。

    “汪老师在课上讲解传世香方的同时会鼓励我们参与进来,进行复原实践,把古籍《香乘》中记载的香一步一步复原出来,让大家品闻,这个过程十分有趣,我们也收获颇多!”竺旭东说。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实践操作更直观的感受到茶道香道之美,更好的把中华茶文化、香文化传承下去。”汪染秋想通过《艺术品礼仪》这门课与众不同的上课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兴趣,“从目前来看,效果不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