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育“提分数” 教学也要“补短板”

    从考试招生制度入手,直接将中考体育与语数外分数并列,让其具有主科的地位,对于学生真正重视体育锻炼并动起来,这样的刺激,将会立竿见影。

    然而,在中考刺激下,重视体育的目的,很可能不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技能,而是为提高体育分数,应试体育的怪圈。

    如,一些地方将跳绳列入体育考试,相应带来了技能培训的火热,培养只是得分方式,即非技能更非兴趣。而更关键的是,体育运动兴趣、运动技能的培养,无法像文化课一样可以“纸上谈兵”,如何科学有效评价始终都是一个难点,比如,篮球绕杆跑满分了,并不代表学生会打篮球、喜欢打篮球,结果通常是中考完了一辈子都不再碰篮球。功利的刺激带来的可能是体育考试与运动育人“两张皮”,特别是高考并不涉及体育考试,很可能使得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变成短期的应付。

    真正重视体育,是要让孩子和家长把体育当成成长营养、生活习惯,体育教育起到保证运动时间、激发运动兴趣和教授运动技能的作用,而不仅仅只是满足获得分数的工具。

    所以,体育成主科不能只是导向的回归,更应是体育教育价值的归位,以考促教而非以教适考,真正考验的是学校的体育教学,而非学生的体育考试。相对于学生适应中考,学校体育“怎么考”“怎么教”才是最突出的难点,毕竟在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体系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快补短板。

    一方面,需要逐步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体育中考的考试评价方式,防范过度的应试功利,以此来指导体育课的开展。如中考体育考三次,每年一次,三年的成绩综合计算成为中考的成绩,将考察贯彻全过程;又如兼顾体质锻炼要求与运动兴趣培养的“必测+选测”的模式,为学生注入运动兴趣导向。

    另一方面则需要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监督与评价,保证按教育大纲要求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课间经常性体育运动锻炼的时间,真正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保证师资力量,督促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使得体育教学与“主科”相匹配,实至名归,成为教育平等的主角。

    木须虫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