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管理体制、小区配套、师资建设等方面,对宁波市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绘就了一张宁波学前教育的发展蓝图。(详见今日A05版) 《意见》的出台很及时。学前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序列中的初始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至今没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其在享受政策待遇和体制机制便利等方面与义务段学校还有一定距离,与其重要性并不匹配。此次宁波出台的《意见》从政策和制度方面给出了一系列“硬核”举措,确保每个适龄的宁波幼儿都能进入心仪的幼儿园。 蓝图已经绘就,怎么保证它如期实现?我认为在诸多实现途径中,核心一条是建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就像师资队伍的强弱决定了中小学的办学质量高低一样,幼教队伍的强弱也直接决定了办园质量。 毋庸讳言,目前的幼教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师资力量总体偏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包括学历结构不合理,低学历的偏多;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年骨干教师偏少;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教师严重缺乏。二是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相比中小学教师,幼儿园老师的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相对较低,因而很多年轻教师将幼教工作当做过渡或者跳板,打算干几年就跳槽,这样势必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因为幼儿教师大多是聘用的,随意性大。尤其是民办园更加突出,聘用的教师以一种打工的身份在为园方服务,随时都想走人。 基于此,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补强幼教队伍。一是适当提高教师招聘门槛。扩大招聘范围,可面向全省甚至全国招聘高学历的幼师,尽可能做到优中选优。二是优化幼教队伍结构。每所幼儿园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男教师,改变清一色的女教师队伍结构;应保障年龄结构合理,使老中青教师形成梯队。三是适当放宽幼儿教师进编条件。幼儿教师进编难,故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薪酬待遇、社会地位、职业认同感低等,故落实《意见》提出的“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先保障学前教育发展需要,严禁有编不补”的要求尤其重要。四是做好教师职业规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前教育没有升学压力,但不等于不需要职业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应提倡教师争做“名师”,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如通过实施名师、名园长工程以及教师分层培训等,促进学前教育人才梯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王学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