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塑老师传授技艺 通讯员供图 |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陈嫣然)“老师,看看我做的南瓜小人!”“曲老师,这次我捏了一条大鲨鱼!”在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地幼儿园每周一次的“面塑小小传承人”课堂上,16名中班的小朋友正在面塑传承人曲海地老师的指导下,用面团捏出各种形状的小动物和花花草草。 2020年8月,钟公庙街道金地幼儿园被授牌为“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教学传承基地”,成为目前鄞州区授课年龄段最小的非遗传承基地。“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该园第一批的非遗传承人在近90名的中班孩子中选拔,通过创造力、专注力、动手能力等几方面综合考量产生16名“面塑小小传承人”,并特邀宁波市级非遗面塑传承人曲海地每周二上午定期来园面授。 每次面塑传承活动上,曲老师都会以娴熟的操作手法,变魔术般地捏出各种动植物。“小小传承人”们在曲老师的指导下,从一开始的“胡捏乱造”到后来的“惟妙惟肖”,从南瓜到南瓜小人,从小鱼到大鲨鱼,由易到难,由模仿慢慢转变成自我创新。孩子们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独有的“奇思妙想”,在大鲨鱼头上戴个帽子,在小乌龟背上撒上花瓣,创造出许许多多别具一格的面塑作品,同时也锻炼出了耐心和细心。 “面塑小小传承人”活动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家长的广泛肯定。家长们表示非常支持孩子学习面塑,“非遗技艺不仅是艺术,更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达形式。学习、继承、传播非遗技艺,能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非常支持。” 记者从该园园长陈虹萍了解到,幼儿非遗面塑活动正好与幼儿园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面塑馆创设主题吻合,为幼儿园“博物”体验课程开发拓展实施途径。相信这种制作面塑的美好体验会植根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有助于他们爱上传统文化,将来成为新一代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