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单打独斗”转为“握指成拳”

余姚113所学校组成教育共同体

教共体授牌仪式。 通讯员供图

    今年余姚市义务教育阶段113所学校组成教育共同体,到2023年第一轮教共体结束,所有农村学校、城镇相对薄弱学校要与城镇优质学校“结对”,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段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这是3月9日余姚市召开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传递的消息。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毛姚伟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按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分类组建,包括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其中,融合型教共体是“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同一法人,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共建型教共体是将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优质学校管理,或几所学校结为紧密型集团办学,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协作型教共体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项目协作,开展结对帮扶。

    结合余姚教育实际,这次组建教共体,余姚市教育局创新性地设立了片区长学校,即一所城镇品牌学校与若干所支援学校结对联盟,形成片区学校共同体。主要在小学线设立了六个片区,东风小学教育集团、实验一小、实验二小、兰江小学、姚江小学、长安小学为片区长学校。这些片区长学校大多已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品牌。

    今后,片区长学校主要指导和帮扶成员学校规划办学方向,研究和完善教共体高效运作机制,积极构建和创新教共体协作交流平台,指导和督促片区内教共体高效运作。

    同时,拟定的《余姚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任务清单》,突出“发展战略、管理机制、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文化特色”五大内容,各教共体还可有自选任务。受援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通过盘活现有资源,创建符合各校自身特点的先进文化,形成符合学校特色的发展机制。

    教共体将打破校际藩篱,通过师资的双向对流,涵养人才“蓄水池”,如融合型教共体内教师实行无障碍调配,共建型教共体的支援校每年应当派出不低于10%的教师到成员校任教,而协作型教共体根据学科要求,指派一定数量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积极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之城乡同步课堂和远程专递课堂。

    据悉,教共体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时间至2023年8月。接下来余姚市教育局将设置教共体建设专项资金,保障教共体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提质增效,奖励优秀教共体的校长和教师,促进教共体工作顺利实施和争先创优。此外,对教共体学校实行全方位、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 考核情况与学校评先和校长学年度考核、校长职级评审奖励等挂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