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缤纷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3月1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后, 如何释怀乡愁

学生把宁波美景和对家乡的思念制成宣传卡。 通讯员 供图

学生在“美食馆”内推荐家乡美食。

通讯员供图

    举办乡愁节 品美食里的故乡情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林涵茜 通讯员 孙梦)舌尖乡愁最难忘怀,3月14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初级中学举行第二届“乡愁节”。学校根据学生原籍,开出20个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食馆,遍布在操场各个角落。每个馆的家长和学生亮出绝活,新疆羊肉串、宁夏暖锅、重庆火锅、东北大烧鹅、山东煎饼、广式早茶、韩式泡菜饼等家乡特色菜肴一应俱全。

    “我们家在江西南昌,你是哪里的?”“还挺近,我们是宜春的。”江西馆里两位家长像找到了“根据地”,在乡音中,彼此间的距离近了。

    旁边的韩国馆也是挤满了学生和家长,李美娜同学说:“泡菜饼、杂菜、紫菜包饭是我们家常吃的韩国菜,虽然从3岁开始我就来到中国生活,但还是忘不掉家乡的那个味道。”

    来自不同地域、讲着不同方言的人们,在美食一条街寻找乡愁的味道。

    “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举办的美食节,这是第一次,孩子们都很兴奋,我们也是,很多地方美食只是听过,还真没吃过!”还有学生家长表示,来年自己也想露一手。

    活动最后,学校为每个班准备了一株树苗,同学们将对家乡的万千思绪写在心愿卡上,挂上树梢。“愿老家的爷爷健康长寿!”“我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丽。”

    乡愁是一种“文化”,折射着魂牵梦绕的故乡情结;乡愁是一种“情怀”,蕴含着美好家国的滋滋眷念。校长鲁纪权介绍,宁波杭州湾新区初级中学是新区目前唯一一所公立初中,生源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初步统计覆盖21个省份,还有个别是外籍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多元化生源结构”。由于疫情反复,很多学生今年没有回老家过年,学校举办“乡愁节”,宣扬传统文化主旋律,强化学生对于家乡的归属感,记住乡愁,培育家国情怀的心情表达。

    寄去思念和美景

    为第二故乡代言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黄静)3月11日,海曙区古林镇春蕾学校的学生们给老家亲人寄出一封特别的信,信里有思念的话语、祝福的字句,还有他们手拿宁波美景宣传卡的个人照,美景宣传卡是孩子们自己绘制的,有鼓楼、灵桥、天封塔等宁波“地标”。远方的亲人收到信,想必会对宁波心怀暖意、充满遐思吧。

    据了解,春蕾学校的千余名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疫情原因,他们春节期间基本都选择留甬过年。考虑到今年恰逢宁波城建城1200周年,于是,海曙区青少年宫和宁波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的志愿者近日走进春蕾学校,开展“小小新宁波人的幸福瞬间——为第二故乡代言”活动。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同学们用彩色画笔制作城市宣传卡,画下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宁波之景,并在卡片上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401班的张梦宁告诉记者,她的家乡在陕西,与爸妈在宁波生活很幸福,她在宣传卡上画了灵桥,希望能邀请外婆来宁波看看,她想带外婆去美丽的灵桥走一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