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着“鸡娃号”育儿 小心被割了韭菜

    “4岁孩子英语单词量1500个够不够?”“在美国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这一问一答的对话,不仅仅是个段子。在海淀娃学业表现神乎其神的背后,一些育儿公众号“海淀XX爸”“海淀XX妈”也备受推崇,被奉为育儿界的“大神”,而其传播的内容,却引来了更多家长的焦虑。近日,有公众号发难,直指部分育儿号背后存在营销推手。

    (4月10日《北京日报》)

    所谓“鸡娃”,即打鸡血似的督促孩子学习,通过不断给其安排补习班、兴趣班,让孩子持续拼搏的教育行为。除了“鸡娃”,还有“牛娃”,这就更好理解了,就是指那些在各方面都表现很突出,成绩又出类拔萃的孩子,要想成为“牛娃”,首先必须当好“鸡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身边“鸡娃”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所在。

    然而在很多为人父母以及教育研究者看来,“鸡娃现象”的出现,和时下很多育儿公众号、教育公众号拼命渲染育儿焦虑、教育焦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北京市海淀区聚集着全国闻名的一批重点中小学,所以很多类似的公众号直接命名为“海淀XX爸”“海淀XX妈”,然后每天发布育儿经验、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等文章,例如“别人家的孩子一年读500本书?不用慌,海淀妈妈告诉你更有效的阅读方法”“4岁半实现自主阅读,熟背诗词500首”……这些文章刻画了一批近乎神童的“牛娃”,成为家长们“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这种“别人家的孩子”只存在于个别公众号里时,家长们表现得还比较淡定,甘心承认自己的孩子并非神童,但是当网络中满是铺天盖地的“牛娃”时,家长们的焦虑炸弹被彻底引爆了。他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下太多,或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孩子并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就会更热切地关注这些公众号,然后每天按照上面提供的育儿经验、教育方法来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

    当人气有了,粉丝多了,流量爆棚了,也就到了变现的时候了,这些公号开始频繁地卖线上教育课程、卖各种教辅资料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具产品。与此同时,由于这些公号里所谓的“鸡娃”“牛娃”都是虚构出来的,时间久了,也没有那么多真实的育儿和教育经验可以传播,于是这些公号之间的文章就开始出现借鉴、抄袭的现象,注水越来越严重,“干货”越来越少。

    如果家长们能够知道,这些所谓的“海淀XX爸”“海淀XX妈”公号都是公司化运营,甚至十几个公号都是被同一家公司所控股,也就应该能够明白,“鸡娃”和“牛娃”都是虚构出来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教育焦虑,然后把这种教育焦虑传递给家长,最终把家长当成了“韭菜”进行收割。面对这种已经涉嫌虚假营销的,自媒体平台应该肩负起监管的责任来,但最重要的,是家长在面对这样的“鸡娃号”时,保持理性、多关注孩子本身而不是盲目跟风。毕竟只有尊重孩子的价值和差异,尊重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实现真正的成长。苑广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