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见给学区房降温

    4月16日晚10点,宁波六部门联合发布房产调控新政,一套颇见力度的组合拳给一段时间以来略显燥热的宁波楼市泼了一盆冷水。众多措施中,笔者十分关注和支持“建立热点学区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格发布机制,落实交易参考价格在金融信贷等应用。”在我看来,这不仅是在给过热的房市降温,也在给浮躁的学区房市场及背后的不良教育生态降温。

    这几年,对学区房的炒作愈演愈烈,笔者身处调控新政文件中列出的9所热点学校之一所在的社区,耳闻目睹了周边房价是如何乘着学区价值飙升的炙风而身价翻番式暴涨,一些老破小房子,尽管居住功能很差,市场表现却是一房难求,格外抢手。可以说,房价屡创新高的一个重要推手就是学区房。

    老百姓之所以对学区房趋之若鹜,这里面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应试教育倾向依然严重,所谓优质学校,其优势大多还是局限在中考、高考成绩突出,升入高一级名校人数多,而基于高分、高升学率的学区房追逐热潮更加重了应试倾向,还连带加剧了校外培训持续火爆等不良教育生态。二是优质教育的稀缺以及分布不均,让广大老百姓不得不从孩子学龄前就开始投入一场追逐优质教育、优质学校的战役,有的家庭,甚至在幼儿园、小学就开始“孟母三迁”,把孩子送到远离住家的地方,目的就是为了更靠近初中名校、高中名校。

    可见,学区房的根本症结在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偏移和优质教育的不充分、不平衡,而学区房价值强势飙升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焦虑和教育不公,扰乱了教育秩序。采用政策调控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区房平虚火、降高温,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加大优质教育供给,切实转变教育理念,让基础教育回归更加理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放眼全国,学区房热及其背后的教育异化问题具有相当普遍性,当然也有一些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笔者去过外省某市培训,教授在讲课时提到了当地的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她说那里的学生极少择校,很乐意就在家门口读小学、上初中,这些学校都不大,小而精致,历史悠久,古色古香,家与学校之间常常步行就能到达,上下学路上,同学三三两两一起聊天、玩耍,享受一份怡然自得,很多家庭,祖孙三代都是同所小学或初中的校友,他们都信任和喜欢自己的学校。

    这幅教育景象让我印象深刻并心生感动,在我心中,这应该就是基础教育最理想、最美好的模样:在家门口就有一所好学校,大人们不必追逐、焦虑、奔波,孩子们安静、愉悦、温馨地度过童年、少年时光,而整个社区、街道也因为这样均衡的教育分布而更显得书香氤氲、文脉赓续、祥和安宁。

    这并不是难以臻至的理想境界。笔者以为,只要教育行政部门、各个学校以及社会、家庭等诸方面都能在教育本质、育人初心上达成更高水平的共识,形成更为融洽的合力,尽可能去除一切偏颇的价值、错误的观念、狭隘的利益,尽全力把教育布局优化好,把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建设好,把更全面、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改革落实好,全社会的教育生态一定会呈现清新优美的新样态,从根本上解决习总书记指出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远方(教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